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3

24. 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历史答案

解题关键:“记述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A项与题干“记述不一甚至荒

诞”矛盾;史学著作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排除C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B

25.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土

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小学数学题,呵呵!)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A、C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答案:D

26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B、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数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

答案:D

27. 考点:中国古代文化。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清代小说兴盛的背景。依据基础知识可直接作答。A与史实不符,B与材料无关,D在材

料中无体现(材料体现了爱好小说者甚众,与“价值观”的整合无关)。

答案:C

28. 考点:中国古代戏曲。

能力:常识。

本题分析: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排除A、C;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

可能贬低(即歪曲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

答案:B

9

29. 考点: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说明清朝抛弃“天朝外交”体制(我是全天下主宰,“天下观”),

转向近代外交(国与国外交,“国家观”)。

答案:C

30.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

能力:基本史实,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党还是有意保护“物权”的);

“未得肯定”与“阻止”含义不同,排除B(况且仅是“减租”而不是“抗租”);C项与材料及史实无关。

答案:D。

31.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本题分析:“全国各高校”开设政治课、文化部举办马列讲座,旨在对“全社会”进行政治教育,排除B。

CD与材料无关。

答案:A

32. 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辩护人打动陪审团,说明辩护人得到了多数票支持。常识:雅典陪审法庭中的陪审团投票,

以多数原则决定罪责及惩罚:第一轮对被告有无罪责进行投票,如有罪则就进行第二轮投票,以确定如何惩罚。

答案:A

33. 考点:美国联邦制的建立。

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1787年“3月”,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解题关键为“时间”。当这封信出台时,美国尚不

是联邦制,美国宪法是当年9月份通过的(考查的知识点太细了),排除A;“三权分立”也不是“现行体制”(注意时间),排除B;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无关,美国独立时已于英国脱离“母子”关系,排除C。

本题分析:考生需要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的具体时间。 答案:D

10

34. 考点:西方近代代议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19世纪晚期,德国已完成统一,排除B;19世纪晚期,欧洲各国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但

离“战争”还有“时间差”,D项与史实不符。C项不是“骨子里”的原因,德国的专制色彩是“娘胎”里带的,排除C项。(C项再解读:按照“宇宙真理”,那啥决定啥,前者不是“消解”而是“推进”后者才对。请不要联系此时本地哦!呵呵~)

答案:A

35. 考点:斯大林体制。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1931,赶超先进国家。 答案:B

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