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旅游学概论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我国“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诗人沈约的《悲哉行》皆言客游感物忧思而作也。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典籍中最早见到的,比西方早了1300多年。

(二)旅游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IASE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活动。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在他们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又被“旅游科学家联合会”所采用。

此定义是众多定义中最符合科学规范,也是比较完整的一个。

2.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肯特·格伯特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旅游是由旅游、旅游企业、东道主政府和东道主地区及东道主地区的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关系之和。

(三)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

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出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二、以往定义达到的共识 1.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2. 旅游活动的暂时性 3. 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4.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三、旅游的定义

对旅游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理论性的定义(或概念行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 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它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是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

给予旅游的定义应能在本质、属性和特征三个层面上给出旅游的规定性,我们借鉴谢彦君教授的观点: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

5

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2版代表作)

概念性定义

另,李天元《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的技术性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谢彦君的定义强调了四点:

1.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需求审美和愉悦体验;(本质属性) 2. 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

3. 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活动,具有社会性、休闲性和消费性; 4. 旅游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离开惯常生活环境)和暂时性(旅

行的时间是有限的)。

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农民异地打工、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三峡大移民、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留学生到外国留学、来到某国担任外交人员、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本质

(一)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规定的,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旅游愉悦:1.旅游审美愉悦:是与自然的亲近,是对文化的追寻,是心灵

的历险 2.旅游世俗愉悦

秀美的自然风光——自然美、艺术美 浓郁的民族风情——生活美

人们乐于去旅游,因为旅游过程中充满了自然、艺术、人文的美。人们通过美的陶冶和欣赏,丰富了精神世界,达到欢娱、自由畅快的目的,提高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修养。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追求自由、畅快的精神享受(审美),

6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生活内容。人们常常对旅游的描述是“让心情放飞”、“回归自然”、“梦幻旅程”、“浪漫时光”等等,说明人们对旅游的向往在于心情的舒畅,精神的畅快,审美的感受——点点滴滴可追忆。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基本消费属性

旅游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和日常消费存在差异: 从时间维度上:间歇性消费/连续性消费 从行为方式上:井喷式消费/溪流式消费

从实际效益上:重心理体验、精神欢愉/购买行为

井喷:大多发生在石油天然气现场,是一种地层中流体喷出地面或流入井内其他底层的现象,用在旅游术语中,至旅游旺季的到来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旅游的消费属性是由社会的经济状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决定的。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

衣服、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众所周之,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中心才向用转移。

一个国家(地区)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指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二)旅游的休闲属性(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第一,从旅游目的地上看

为调节原有的程式化生活,自然开放的随意性和畅神自娱的目的性始终占主导地位。在旅游中所体现的休闲,是自然的、随意的、新奇的和轻松愉快的。

第二,从旅游活动的内容构成上看

7

主要体现在多功能娱乐的集中体现方面。旅游是生活的休闲阶段,除吃喝拉撒睡这些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之外,所有其他生活都几乎是休闲活动,观光、游览、与人交往、看电视、听音乐、看书报、聊天等。

第三,从旅游发生的时间上看

旅游闲暇实践具备一定的完整性,旅游是人们打发闲暇时间的一种积极手段。

旅游与休闲(Leisure)

休闲二字皆含“木”,“木”表征着草木随四季一岁一枯荣之生命自然状态。意指人也需要有声有息地生活。在惯常环境或异地进行观光、娱乐、体育、影视、戏曲等活动。

吴必虎(旅游学专家,现任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建议将大学的“旅游系”改为“旅游与休闲研究系”,也就是说,他认为仅仅从旅行的“旅”与“游”研究旅游现象是比较局限的,应该将休闲、游憩纳入,以“大旅游”概念进行综合研究。

(三)旅游的社会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迁徙——旅游:目的性,宗教朝圣、经商和探险考察;

非目的性,人数和形式的变化。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

A人类的旅游欲望不是本能的和天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旅游需要是社会性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影响二演变。

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旅游的社会作用。

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定在每年9月27日。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通过并从1980年其组织各种庆祝活动。确定世界旅游日的目的在于扩大宣传,引起人们对旅游的重视。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各国文化、经济、贸易的交流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推动社会进步。兹1980年起,世界旅游组织每年为旅游日提出一个宣传口号。要求每个成员国按照口号和根据各自的文化传统组织各种宣传和庆祝活动,并将活动情况向总部汇报,对有杰出贡献的成员给予嘉奖。中国是成员国,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福州等旅游热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