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古代与现代军事防卫的差异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北京市古代与现代军事防卫的差异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京市古代与近代军事防卫差异

秦为胜

北京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兵法讲究“地形者,兵之助也。”北京作为汉族政权如明朝首都的军事防卫重点主要是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北面燕山山脉起着抵抗塞北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塞外游牧民族强盛之时,常南下扰掠中原。河北为其南下的一个主要方向。塞外游牧民族入据河北,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东北辽河流域而来,一是自蒙古草原而来。辽河流域与河北之间的往来通道是辽西走廊,山海关扼其咽喉,锦州,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为军事重镇。蒙古草原进入河北的一条便捷的路线是出大同盆地北部山地低口进入大同盆地,再由桑干河及其支流河谷低地进入河北,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西北四十里)、紫荆关(紫荆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北四十里)等关隘扼 其咽喉,大同、宣化、怀来、张家口等地为重镇。北京作为河北北部的一个重心,可以同时应接这两个方向。在北京外围环燕山山脉,还有松 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其它几条交通孔道。

辽西走廊是东北通往华北的交通咽喉,依次由锦州,宁远(今辽宁兴城),山海关组成。西边是辽西的崇山峻岭,东边就是渤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海关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至关重要,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过了山海关就是华北平原了,可以直达北京或一路南下。山海关古人称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自古以来,山海关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与战略要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山海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从地形上看,依山傍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明朝末年,吴三贵为红颜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打开了清兵进入中原大门。

1

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几条交通孔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东西向的河流,如拒马河、漳河等,在中原政权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也能够加以利用,建立河防体系。对于由塞北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而言,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地区的意义就在于它将农耕经济的中原地区与游牧经济的塞北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在他们的统治受到来自中原的挑战时显得为尤重要。明清时期参考战例:松锦大战,宁远大捷, 宁锦大捷,辽沈战役。 居庸关是北京的北大门,处在太行山脉的山谷中,军都径上的一道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防御着西北方来的敌人。当年土木堡之变就发生在离居庸关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参考战例:土木堡之变。

太行山脉为华北平原西部的重要屏障。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滏口等关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脉的往来通道。太行山脉中很重要的两个关口,也是位于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的主要路线上,穿过这两个关口,翻过太行山脉,就可以往北京进军了。参考战例:成吉思汗分兵内外夹击紫荆关的金军,土木堡之变。居庸关、倒马关和紫荆关统称为“内三关”。 经营好太行山诸关隘,可保北京右翼的安全且自山西南下中原或西入关中,都有高屋建瓴之势。

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