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对策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政府容易沿袭以往的城市建设经验和思路。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内容的看法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则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这就使得智慧城市内容出现了偏差。而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往往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过度夸大了产业拉动作用,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寻求新的增加点,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忽视对区域比较优势的判断,缺乏应用需求支撑的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可能带来投资和建设的风险。而在模式选择的过程中区域文化的嵌入是关键性的因素,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家庭等多元主体,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过程。传统的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更多的资金需要由企业和融资机构去筹措,将市场机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发展的制度体系。运用PPP模式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PPP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却还鲜有成功的案例,甚至成为相关企业“烫手的山芋”。其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动力不强,在政府地方债务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的情况下,很难投入资金进行增量建设;另一方面是来自企业的焦虑,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缺少明确的收益时间和收益标准,以及验收标准,企业的收益存在不明确性,风险较大。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和政府很难达成共识。

(二)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市场导向

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建设中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应用大而全,缺乏实际的内容,一些地区简单的将部门应用打上智慧标签,忽视智能的开发。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技术基础无法满足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物联网产品、传感器标签等智慧产品成本过高,限制了智慧应用的进一步推广。研究表明制作一个标签的成本大约是 1. 5 元,高额成本决定了这项技术目前只能应用在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商品上,在低价值商品上则无法推广。二是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社会应用工程建设与公众服务需求匹配度不高。在智慧城市中注重投巨资购买容易量化的信息基础设备,以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彰显建设成效,但却忽视市场需求,忽视了方便市民的应用开发和普及推广,导致系统功能与市场实际所需相去甚远,市民对相关的操作使用也一无所知。配套设施和制度的缺位不仅使得本有市场前景的智慧项目“名存实亡”,而且导致设备不能物尽其用,造成资源浪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导致导致智慧城市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恶性循环。

(三)企业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然而在新一代信

5

息技术领域,自主研发能力弱,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目前我市进入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影响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智慧技术研发期间资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模仿抄袭和“拿来主义”成为一些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模仿抄袭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密的挑战,也不利于自主创新氛围的培育。同时从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情况来看 自主研发能力也还有待于加强。在人才方面,我市高端科研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在氛围环境上看,我市还没有形成鲜明的创新文化氛围;在资金来源渠道来看,筹资渠道单一,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筹资方式主要是通过企业自身、政府投资这两大项获得的,而金融行业和个人的投入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由于企业自身投入所面临的风险比较大。这一系列的原因就导致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呈现出不足的态势。

(四)“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资源整合面临制度障碍

智慧城市的最大价值是在相应系统收集的大数据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开发。但目前的智慧城市系统的大数据基本上还停留在相关智慧城市系统管理的各个政府部门内,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这种状况导致了在智慧城市的概念号召下,安装了相应的智慧设备,却干着传统设备的活,因为核心的大数据并未得到充分的市场化开发。“信息孤岛”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资源整合的最大障碍,其产生的原因来自与以下几个方面。在技术层面上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在建设层面上城市各部门在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中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目前一些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建设,但是流通十分困难。就政府信息而言不仅企业得不到,政府研究机构得不到,各级政府之间无法互通,连同级政府部门之间都更像是一种利益交换。这种信息化孤岛,不利于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管理层面上城市部门横向协同困难,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信息化往往是技术上容易解决,但管理机制体制上难以实现。从总体上看,建设智慧城市难点不在技术而在部门利益壁垒的突破。

(五)智慧城市建设忽视农村建设,拉大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智慧城市建设没有涉及到农村,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会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农村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直接限制了对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农村居民中,年龄较大的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给互联网普及带来较大的困难,不少农民尤其是 45 岁以上的农民,多数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缺乏掌握计算机使用的文化基础,很难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多数农民的电脑应用问题。大部分农民的封闭性较强,信息观念滞后,不捕捉市场信息,不了解农业科技信息。农民对网络信息等新生事物多数仍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对信息的需求不强烈。农村网民各类应用比例均低于城镇平均水平。农村基层电子村务更处

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