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浙江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化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浙江省2014届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二)

化学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2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O3)是一种有鱼腥味、氧化性极强的淡蓝色气体,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

B.人造纤维可利用竹子、棉花、麻类的纤维材料制成,而合成纤维是利用自然界的非纤维材料(如石油、煤)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

C.铝及其合金是电气、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的材料,是因为铝的冶炼方法比较简单 D.有机玻璃是以有机物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合成A的

Pd一种途经是:CH3C≡CH+CO+CH3OH???H2CCCOCH3,其过程符合绿色化学

CH3O的原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产生白色沉淀,通过抽滤可分离出苯酚。

B.CO与血液中的血红素发生反应,使血液由鲜红色转变为胭脂红色,利用此现象可以用新鲜鸡血(加入少量草酸钠抗凝剂)检验CO的存在。

C.基于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和SO2,在定量分析测定反应速率时,既可用S对标记遮盖法,也可用排水法测SO2体积,计算出相关的反应速率。

D.pH计不能用于有色食醋总酸含量测定时滴定终点的判断。

9. 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T是一种常见的过渡元素。 元素 W X Y Z T 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 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为0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该单质的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 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 红色金属单质,导电性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Y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B.Y和Z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C.W、X、Y、T四种元素组成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40∶64,丙中含有两种阴离子,丙是一种复盐

1

D.W、Z以及由W、Z形成的化合物均具有强还原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

的命名为2,2,4,4 –四甲基-3,3,5-三乙基己烷

B.有机物能与糠醛(

OCHO)发生缩聚反应

C.化合物

CH2是苯的同系物,且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1mol达菲最多能与4molNaOH反应

?11.某研究小组用新颖的NaBH4/H2O2燃料电池模拟电化学降解NO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图1电池放电过程中,Na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

B.图1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BH4― 8e + 8OH=BO2 + 6H2O C.图2中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a 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为6.2a g

?D.图2阴极反应式为:2NO3+6H2O+10e=N2↑+12OH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25℃时,将c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刚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a=2×10—9/(c—0.02)

-一

B.0.1 mol·L1醋酸溶液中:c(H+)2=c(H+)·c(CH3COO)+KW

C.常温下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pH=4.5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大小:

2

N前>N后

13.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2O3、MnO2、CuO、K2SiO3、K2SO3、NaNO2、KAlO2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取X进行连续实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K2SiO3、NaNO2,可能含有KAlO2 B.由于在溶液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因此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有K2SO3 C.气体A和气体B一定均为纯净物 D.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Fe2O3 26.(15分)无机化合物A主要用于药物制造。在一定条件下,2.30g固体A与5.35gNH4Cl固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B和4.48L气体C (标准状况)。气体C极易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电解无水B可生成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D和氯气。由文献资料知道:工业上物质A可用金属D与液态的C在硝酸铁催化下反应来制备A物质,纯净的A物质为白色固体,但制得的粗品往往是灰色的;物质A的熔点390℃,沸点430℃,密度大于苯或甲苯,遇水反应剧烈,也要避免接触酸、酒精。在空气中A缓慢分解,对其加强热则猛烈分解,在750~800℃分解为化合物E和气体C。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 ,C的电子式为 。 (2)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在750~800℃分解的方程式为 ,制得的粗品往往是灰色的,其可能的原因是 。

(4)久置的A可能大部分变质而不能使用,需要将其销毁。遇到这种情况,可用苯或甲苯将其覆盖,然后缓慢加入用苯或甲苯稀释过的无水乙醇,试解释其化学原理。

(5)工业制备单质D的流程图如下:

①步骤①中操作名称是 。

②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②中减压的目的是 。 (6)写出D的重氢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 (15分)常温下,将FeCl3溶液和KI溶液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2Fe3++2I2Fe2++I2

某研究小组为了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存在一定限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 mL

3

0.1 mol·L1 KI溶液,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黄褐色,加入2 mL CCl4溶液,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试剂,观察实验现象。

已知:v(正)=k·cm(I)·cn(Fe3+)(k为常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证明反应存在限度的现象是1 。加入四氯化碳的作用是 。

(2)甲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结果并未观察到预期现象,推测可能原因是反应后溶液中Fe3+浓度过低。为此,甲又做了下列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

氯化铁溶液用量 萃取后上层溶液颜色 加入KSCN溶液后颜色 10滴 黄色 不变红 20滴 黄色 不变红 30滴 黄色 略变红 2 mL 较深黄色 偏血红色 3 mL 黄色略带红色 血红色 4 mL 黄红色 血红色 分析实验记录,甲认为导致Fe3+浓度过低的原因是 ;乙同学结合平衡移动的知识,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4)已知改变I、Fe3+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对应数值如下表所示: ① ② ③ —c(I)/mol·L1 0.20 ——c(Fe3+)/mol·L1 0.80 —v/mol·L1·s1 0.032k ——0.60 0.80 0.40 0.20 0.144k 0.128k 分析表中数据,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Fe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写出计算过程)

(5)现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①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填序号)。 a.电流计读数为零 b.电流计指针不再偏转且不为零 c.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d.甲烧杯中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②反应达平衡后,向甲中加入适量FeCl2固体,此时 (填“甲\或“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对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28.(14分)甲酸铜[Cu(HCOO)2?4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碱式碳酸铜与甲酸作用来制备。

实验步骤:

(I)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