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2民间文学概论-习题集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1342民间文学概论-习题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

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练习题

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等。

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 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

C.主人公方面,有神灵、仙女、妖怪,有法力非凡的人物,还有人兽一体的人物如蛇郎、怪孩子等

D.虽然有虚构或夸张,但是没有用超现实的幻想营造神奇的形象和离奇的情节

E.事物往往有神奇的、超自然的属性,如各种神奇的宝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的动物等

2.歇后语是一种幽默效果强烈的语言形式,从总体上看,歇后语的幽默效果构成的方式有( )。

A.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所讲的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而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然后其目的语新奇巧妙,出人意外,造成岔断型幽默 B.许多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形成情感释放型幽默

C.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

D.谐音歇后语因为比喻意歇后语多了一层谐音关系,也就是多了一层双关结构,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

E.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

3.后世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传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又同( )故事结合。 A.两兄弟型 B.难婿型 C.怪孩子型 D.毛衣女型 E.蛇郎型

4.关于传说与神话的联系,正确的说法有( )。

A.神话的内容是超现实的,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 B.二者的情节整体上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C.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D.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E.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相同的属性,都以神格为中心

5.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类型有( )等。

A.大众耳熟能详而缺点很少的英雄人物、崇高形象 B.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

C.大众耳熟能详但缺点明显的文学作品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 D.常遭人嘲笑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 E.德高望重的长辈与领导

5 1

6.对天地开辟神话的文化意蕴可以分析为( )。

A.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 B.对洪水灾害起因的解释,是原始初民崇拜自然力的反映 C.主要情节表现了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讴歌人创造世界的伟大” D.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E.结婚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是后世人们出于道德规范对兄妹婚做的解释

7.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 )等。 A.越剧

B.云南花灯戏 C.湖南花鼓戏 D.豫剧 E.道情戏 8.民间文学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所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其科学价值有( )。

A.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B.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C.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口头语言的真实体现,故民间文学作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D.民间文学记载着民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 E.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个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9.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 )。 A.类型化 B.传奇性 C.虚构性 D.贴近生活 E.泛指性

10.山歌的特征有( )。

A.歌词可即兴创作,根据现场情况和感受现编现唱

B.音乐节奏较为自由,句式、章法等也可灵活调整,便于感情的抒发和群体的社交 C.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

D.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 E.以独唱形式为多,也有一些对唱的形式 11.关于史诗的基本特点,正确的理解有( )。 A.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所以近代以来产生的歌唱历史内容或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长诗即使内容上符合史诗的特点,因产生时间不对,也不能看作史诗

B.史诗具有风格崇高,叙述庄严的特点,但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这些史诗就不再具有庄严性

C.史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逐渐增强,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内容,这时的史诗也可以看作历史传说 D.早期的史诗,就是用诗的形式表述的神话和历史传说

E.一些早期的创世史诗,与神话的内容基本相同,所以被看作史诗是不恰当的

6 1

12.关于地方风物传说的含义,正确的说法有( )。 A.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

B.这类传说关于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的解释不是科学知识

C.有些地方风物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 D.这类传说常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科学的解释,因而有较强的可信性 E.这类传说在旅游业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1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神话的论述,解释了神话的本质:“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可以理解为( )。 A.神话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B.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这就形成神话的艺术构思

C.原始人类借助神话就可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D.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他们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

E.神话的内容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 14.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 )。 A.《罗兰之歌》 B.《罗摩衍那》 C.《摩珂婆罗多》 D.《格萨尔》 E.《贝尔武夫》

15.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的形成原因有( )。

A.现代社会民众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媒体也越来越丰富和先进

B.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的动作自然而然地进行

C.在传统社会,信息传播媒体相比于今天很单调和贫乏

D.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这样他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接触书本,也不能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其创作 E.民众认为口头创作比书面作品更为生动形象

附: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CE, ABCDE, ABD, ACD, BC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C, BCE, CDE/BDE, ADE, ABE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D, ABCE, ABD , BC, BCD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考察学生对课程中出现的概念、重要名词的掌握程度。考试题中的名词解释在概念解释课件中都出现过,这为复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本课的概念较多,

7 1

覆盖面宽,复习仍有一定难度。

在回答该题型时,要注意一般名词解释的内容是有层次的,首先是基本界定,然后作相关说明,比如题材类型的解释一般先下定义,再说明其范围或类型等。有些名词解释需要说明的内容层次有三四个,字数就多些;有些名词含义单纯,只作基本界定即可。所以名词解释的内容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多作解释就不能太简略。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俗

第二章:忠实记录 第三章:自然崇拜

第四章:山川名胜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 第五章:童话的概念与分类、AT分类法、类型 第六章:劳动歌、节令歌、爬山歌 第七章:英雄史诗、《江格尔》 第九章:谐音歇后语 第十章:山东快书 第十一章:采茶戏。

练习题 1.劳动歌 2.民俗 3.忠实记录 4.白蛇传

5.牛郎织女传说 6.英雄史诗 7.节令歌 8.自然崇拜 9.山东快书

10.山川名胜传说 11.爬山歌

12.谐音歇后语 13.《江格尔》 14.采茶戏 15.类型

16.AT分类法 17.童话

附:参考答案 1. 劳动歌

解答: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多用于体力负荷很重或者动作重复单调的劳动,而且多为集体劳动,如打夯号子、装卸号子、行船号子等。

8 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