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题库(补充)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马克思题库(补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93.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会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原因在于( )。A.生产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了保障B.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一致C.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D.社会已不再会因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E.政治斗争不再存在

94.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科学的展望,是因为他们( )。A.站在了无产阶级的立场上B.运用了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C.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带有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D.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E.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95.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 )。A.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比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彻底更详细B.得到了资产阶级政府的认可C.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D.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E.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__

(三)判断题(A 为正确,B 为错误): 1.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世界的普世价值。(A)(B)

2.共产主义不是离开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A)(B)

3.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A)(B) 4.费尔巴哈哲学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A)(B)

5.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也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资本主义制度。(A)(B)

6.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A)(B) 7.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A)(B)

8.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A)(B)

9.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A)(B) 10.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的总汇。(A)(B)

11.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创造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A)(B) 12.共产主义是一种根据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乌托邦。(A)(B) 1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A)(B) 14.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B)

15.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A)(B)

16.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A)(B) 17.古典政治经济学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就失去了“公正性”。(A)(B) 18.空想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A)(B)

19.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A)(B) 20.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A)(B)

2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A)(B) 2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 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A)(B)

23.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 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A)(B) 24.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A)(B)

25.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A)(B)

26.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A)(B)

2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A)(B)

28.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A)(B) 29.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B)

3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B) 3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A)(B)

3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B) 33.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A)(B) 34.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A)(B)

3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B)

36.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A)(B) 37.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A)(B) 38.有用就是真理。(A)(B)

3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A)(B) 40.认识开始于经验。(A)(B)

4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A)(B)

4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A)(B) 4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B) 44.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A)(B)

45.实践出真知,所以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亲身实践。(A)(B) 46.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A)(B) 47.丰富的感性认识就是理性认识。(A)(B)

48.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A)(B) 49.相对真理是指包含错误的真理。(A)(B) 50.认识的目的是达到理性认识。(A)(B) 51.真理即是客观事物、客观规律。(A)(B)

52.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 就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A)(B)

53.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A)(B) 54.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A)(B)

55.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A)(B) 56.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A)(B)

5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A)(B) 58.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首先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A)(B)

59.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A)(B)

60.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A)(B)

6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

唯一性。(A)(B)

6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A)(B) 6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A)(B) 64.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A)(B)

6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A)(B)

6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指导思想的多元化。(A)(B) 67.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A)(B)

68. 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A)(B)

69.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 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A)(B)

7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A)(B)

71.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A)(B)

72.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A)(B) 73. 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A)(B)

74.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A)(B)

75.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A (B ) 76.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 发展的结局。(A)(B)

77.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A)(B) 78.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都属于唯心史观。(A)(B)

79.唯心史观在说明社会历史时,只停留在人类历史活动的表面,它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A)(B)

80.唯心史观并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只是把社会历史看作是少数历史人物活动的结果。(A)(B)

8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A)(B) 82.“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A)(B) 83. 生产力中还包含科学技术因素。(A)(B)

84.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A)(B)

85.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A)(B)

86.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A)(B)

87.在社会发展趋势上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顺序性、多样性、差异性。(A)(B) 88.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规定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A)(B)

89.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而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A)(B)

90.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A)(B) 91.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共同选择性。(A)(B)

92.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_____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A)(B)

9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中伴随着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 还会时常出现反复甚至倒退。(A)(B)

94.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B) 95.阶级的存在仅仅同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A)(B) 96.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A)(B)

97.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无产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A)(B) 98.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A)(B) 99.本质上,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A)(B)

100.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A)(B) 101.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B)

10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A)(B) 103.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A)(B) 104.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全部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A)(B)

105.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的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A)(B)

106.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A)(B)

107.“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A)(B) 108.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A)(B) 109.社会革命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A)(B)

110.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而创造条件。(A)(B)

111.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也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A )(B ) 112.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A)(B)

113.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A)(B) 114.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A)(B)

115. 意志论和宿命论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英雄史观,即______都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基 本前提出发,认为精神的力量决定社会发展,夸大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A)(B) 116.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A)(B)

117.人们要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A)(B)

118.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B) 119.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A)(B) 120. 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A)(B) 121.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A)(B)

122.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A)(B)

123.按对历史影响的性质促进抑或阻碍,又可把历史人物分为进步人物和反动人物,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杰出人物,后者就是通常所说的反面人物。(A)(B)

124.无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A)(B)

125.要从必然性或偶然性中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A)(B)

126.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