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下图描写的内容同战国初年的一件大事有关,这件大事应该是( )

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兴修都江堰 D.齐桓公称霸

2.“战国”因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而得名,下列哪一战争不属于这一时期?(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3.话剧《商鞅》是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的大型历史话剧,塑造了战国时期大改革家商鞅的鲜明形象。下列情节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的是( )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召见商鞅,支持他变法 B.一位县职官吏正在接受国家的任命,去地方任职 C.秦国开始使用统一的度量衡

D.一位旧贵族宴请商鞅,感谢商鞅在变法中给予他们特权

4.“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A.鼓励耕织 B.确立县制

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5.从下面的连环画中,我们会了解到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兴修?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6.探究题。

【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一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山海经》

材料二 牛耕积谷,水漕通粮。

——《战国策·赵策一》

(1)这两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上有了怎样的进步?这种进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产关系的变革】

材料三 夫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

——刘歆

(2)材料三中的“商君”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位著名改革家?材料三中提到他的改革措施是什么?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两项即可)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本题涉及历史学习中的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两大核心素养。注意图片中的三个文字分别是韩、赵、魏,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

2.A 【解析】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役。

3.D 【解析】 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因而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他们不可能对商鞅持感谢的态度。

4.D 【解析】 材料中叙述的是蒙恬因有战功被授予高官,得益于商鞅变法里规定的“奖励军功,按功受爵”,所以D正确,A、B、C三项内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

5.C 【解析】 李冰所主持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6.(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商鞅。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任选两项即可)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卷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 秦国 B. 魏国 C. 齐国 D. 楚国 【答案】D

2.“战国时期,他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从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材料中的“他”是( )

A. 李冰 B. 李春 C. 伊尹 D. 管仲 【答案】A

3.“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 A. 推行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编制户口 【答案】C

4.《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 建立县制 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答案】D

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 确立县制 【答案】D

6.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 A.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B. 交战区域广

C. 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 D. 持续时间较长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