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鼓楼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省鼓楼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注释】①巩昌:府名,今属甘肃省。②动:萌发。③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④俾:使。⑤肮脏:读音kǎng zǎng,意为不屈不厄。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以公道之_________ .(2)及睹《事物纪原》__________ .(3)得贬固宜_________ .(4)苟非其时 __________ .

10.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署牡丹以“花王”/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B. 花似牡丹而狭/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C. 或由皮相而得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牡丹得王于群花/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 (2)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

12. 对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的说法,作者李渔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9. (1). (1)我 (2). (2)等到 (3). (3)本来 (4). (4)如果 10. B 11. (1)难道人是为了知己而死,花反而为了知己活下来吗?(2)然而其它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不愿意通融。

12. 《芍药》一文中,作者觉得芍药的地位应在“花相”之上,因为芍药比牡丹生命力顽强。《牡丹》一文中,作者开始不同意牡丹为“花王”,因其外表与芍药类似,后因牡丹品性高洁,不屈不厄,认为它为“花王”当之无愧。 【解析】

9.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固”:本来。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 试题分析:B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表转折。A前者“用”,后者相当于“而”表目的。C前者代词,后者动词。D前者“在”,后者“比”。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岂”“生”“然”“委曲”“独”等字词的翻译。 12. 试题分析:比较阅读。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芍药》:芍药的地位应在“花相”之上,因为芍药比牡丹生命力顽强。《牡丹》:开始不同意牡丹为“花王”,后因牡丹品性高洁,不屈不厄,认为它为“花王”当之无愧。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附译文: 芍 药

芍药可以与牡丹媲美,前人称牡丹为“花王”,称芍药为“花相”,太冤枉了!我要客观地评价它们。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们没有两个君王,牡丹在香花国中处于至尊的地位,芍药自然很难同它并驾齐驱。虽然有尊卑的区别,芍药也应当被列在五等诸侯之中,难道在君王之下、相国之上,就没有一个位置可以用来奖励有功之臣吗?我翻遍了有关种植的书,不是说“花像牡丹,但比牡丹狭窄”,就是说“籽像牡丹,但是比牡丹小”。这样看来,前人评价的方法,也许只是看表面现象。唉!人的贵贱善恶,可以用长短肥瘦来衡量吗?我从甘肃的巩昌带回来几十棵牡丹和芍药,牡丹活下来的很少,庆幸的是芍药安然无恙,没有辜负我搬运的劳累。难道人为知己者死,花反而为知己者生吗? 牡 丹

牡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我开始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要说牡丹的颜色和香味,比芍药能强多少?选择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药来决一雌雄,还不知鹿死谁手呢?直到我看了《事物纪原》一书,说武则天冬天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于是将牡丹贬到洛阳,我才恍然大悟说:“牡丹像这样刚强不屈,被贬谪本来就是应该的,如果不给他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贬到八千里外的耻辱呢?”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时令季节,如果违反时令季节,那么就算有十个像尧那样的圣贤,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长出穗来。武则天虽为人主,但是她能强令公鸡白天打鸣吗?

正面应当向阳,这是种植花卉的共同原理。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牡丹绝不肯通融。让它朝南就会生长,让它朝其他方向就会死,这是牡丹高亢刚直、不可改变的本性,武则天都不能让它屈服,又有谁能使

它屈服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嘘 契诃夫

伊凡·叶果罗维奇·克拉斯努兴,一个第四流的报纸文章作家,夜深回到家,皱紧眉头,神色严肃,不知怎的,显得心事重重。

他在他的房间里闲走一阵,然后停住脚,揪乱头发,用莱阿替斯①准备为妹妹报仇的那种口气说:“一个人已经精疲力尽,精神劳累,心里又郁积着愁闷,可是对不起,你得坐下来写东西!这就叫生活!一个作家明明心情忧郁,偏偏要强颜欢笑给读者凑趣;或者明明心里畅快,却不得不按照编辑部的命令大流眼泪。他灵魂里的这种痛苦的矛盾,为什么就没有人来描写一下?”他一面说,一面挥着拳头,转动眼珠……然后他走进寝室去,叫醒他妻子。

“娜嘉,”他说,“我要坐下来写文章了……劳驾,别让人家来搅扰我。要是孩子哭喊,或厨娘打鼾,我就写不下去了……还有,替我烧点茶……再煎块肉排什么的……你知道,没有茶喝,我写不下去……只有茶,才能给我写作的精力。”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脱掉上衣,坎肩儿,靴子。他脱得很慢,然后,现出委屈的神情,在写字台旁边坐下。他把身子往圈椅的椅背上一靠,闭上眼睛,考虑他已经想出来的题材。他听见他妻子穿着拖鞋提哩踏拉地走动,劈出刨花来烧茶炊。不久茶炊的滚沸声和煎肉的咝咝声,传到他这儿来。他妻子仍旧在劈刨花,还弄得火炉的门和风箱哗啦哗啦的响。

忽然间,伊凡猛一扭动,睁大惊吓的眼睛,嗅空气。“天呐!炉子冒烟啦!这个讨厌的女人存心要毒死我!”他嘟哝着,皱起脸来做出一脸的苦相。

“ ”他跑进厨房,大闹一通。过后不久,等到他妻子战战兢兢地踮起脚尖,给他送来一杯茶,他跟先前一样坐在安乐椅上,闭着眼睛,专心想他的文章。他没动弹,拿两个手指头轻轻叩着他的脑门子,假装没觉得他妻子走过来……他的脸现出委屈的神气。

在下笔写题目以前,他按太阳穴,他扭动,他把腿从椅子底下抽出来,仿佛腿痛似的;要不然就懒洋洋地闭上眼睛,仿佛一只躺在沙发上的猫一样。末了,他勉勉强强往墨水瓶那边伸出手去,脸上的表情就跟他在签署死刑执行令似的,他这才写下了题目……

“妈,给我点水喝!”他听见他儿子的声音。 “嘘!”母亲说。“爸爸在写文章呐!嘘!”

爸爸写得飞快,飞快,既不涂改,也不停顿,几乎来不及翻篇。摆放在书桌上的那些名作家的半身像似乎

在想:“嘿!老兄,你可真行啊!”

“嘘!”笔尖叫道。 “嘘!”那些作家说。

忽然,伊凡挺直腰,放下笔,听……他听见一种匀称单调的低语……那是尼古拉,隔壁房间的房客,在念祷告。

“我说呀!”伊凡叫道。“劳驾,您不能小声祷告吗?您妨碍我写作啦!” “对不起,先生……”尼古拉胆怯地回答。

写满了五页,伊凡伸个懒腰,瞧一瞧表。“天,已经三点钟啦,”他叨唠着。“别人全睡着了,我呢……唯独我非工作不可!”昏昏沉沉,筋疲力尽,他的头往一边偏倒,他上寝室去叫醒他妻子,用有气无力的声调说:“娜嘉,再给我烧点茶吧!我……觉着浑身没劲了。”

他写到四点钟才罢手,要不是文章已经写完,真会一口气写到六点钟。他就这样远远地避开别人的窥探,在自己的小窝里对那些不得不受他支配的人称王称霸。这个暴君在这儿,在家里,跟我们在编辑部里常见到的那个低声下气、沉默寡言、毫无才华的小人物相比,是何等的不同!

“我累极了,恐怕反倒会睡不着觉了……”他一面上床,一面说。“我们的工作,这种倒楣的、没好处的苦工,弄得人的灵魂比肉体还要疲乏……我不如吃点澳化钾②的好……天知道,要不是为这一家子人,我早就丢掉这差使了……按编辑部的命令写文章真是要命!”

他睡到中午十二点钟或一点钟,睡得又酣畅又踏实。

……啊!要是他是名作家,或成了名作家,要是他做了编辑,哪怕是副编辑呢,那他会睡得多么舒服,他会做什么样的梦,他会怎样伸懒腰啊!

“他写了整整一夜!”他妻子脸上现出惊吓的表情,低声说。 “嘘!”

谁也不敢说话,不敢走动,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他的睡眠是一种神圣的事,谁要是侵犯它,那个罪人就会为自己的过失大吃苦头!

“嘘!”这个声音在这所房子里飘荡。“嘘!”

(选自《契诃夫小说》,安徽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注释】①莱阿替斯: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人物。②澳化钾:一种镇静剂。 13. 概括说说伊凡在写作过程中依次遭遇了哪些打扰。 14. 从全文来看,对于写作,伊凡为什么深感“委屈”? 15.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答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