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财政学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 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 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C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5.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A )

A、C+V+M B、C+V C、V+M D、C+M 6.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D )

A、农业 B、重工业 C、建筑业 D、轻工业 7.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 )

A、东部沿海 B、中部省份 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二、多项选择题

1.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形式( AC ) A、财政直接配置资源 B、财政间接配置资源

C、财政通过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D、财政通过微观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2.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产生的原因( ABD )

A、市场机制不完善 B、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费需要 C、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费须要 D、财政分配的本质特征 3.财政实现收入再分配职能的手段(A BC )

A、税收 B、转移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财政性支出 4.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对比关系为(ABC ) 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B、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C、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D、总供给与总需求无关系

5.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包括(ABCD )

A、消费 B、储蓄 C、政府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D、进口商品 6.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包括(ABCD )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政府支出需求 D、出口需求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 )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2.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D )构成. A、c B、v+c C、m+v D、c+v+m 3.财政积累的源泉是(B )

A、v B、m C、v+m D、c+v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D )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5.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 D )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6.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A )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7.在财政收入形式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 C )。

A、公产收入 B、对外贷款归还收入 C、债务收入 D、耗费收入 8.提高折旧率对财政的影响是( B )。

A、增加财政收入 B、减少财政收入 C、增加财政支出 D、减少财政支出 9.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B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10.从价值构成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总产品中的( C )。 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三、多项选择题

1.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我国的财政收入分为(AC )

A、税收 B、中央财政收入 C、其他收入 D、地方收入 2.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制约主要表现为( ABC ) A、收入分配政策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 B、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 C、剩余产品价值中财政收入占的比重 D、剩余产品价值中国民收入所占的比重

3.价格上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 ABC )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物价上升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大体一致 D、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4.建国初期我国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的有(ACD )

A、国营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个体经济 5.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ABCE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银行利息收入 E、其他收入

6.按经济部门分类,上交财政收入的部门有( ABCDE )。 A、农业 B、工业 C、建筑业 D、交通运输业 E、商业及服务业

7.在国民经济中,影响M增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生产 B、成本 C、工资 D、价格 E、折旧

8.财政收入中直接来自农业的收入比例较小,主要原因是(CD )。 A、农民负担重 B、农业结构单一化 C、长期稳定负担政策 D、农业劳动生产率、商品率低 E、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第四章税收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税收的主体()

A、税务机关 B、国家 C、海关 D、工商机关 2.最早提出税收原则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A、威廉·配第 B、攸士第 C、味利 D、亚当·斯密 3.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结构 4.下列税中,()属于中央税

A、增值税 B、资源税 C、消费税 D、证券交易印花税 5.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唐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6.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

A、纳税人 B、税率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7.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A、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B、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C、国家的政治权力 D、社会习惯势力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税目 9.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A、税率 B、附加和加成 C、起征点 D、减免税 10.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是()。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 11.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

A、农业收入 B、常年产量 C、农业纯收益 D、农产品销售收入 12.营业税实行的是()。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13.土地增值税实行()。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14.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从价值构成看,所谓增值额是指()。 A、C+V+M B、C+V C、V+M D、C+M 15.税法中规定的课程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称为()。 A、免征额 B、起征点 C、速算扣除款 D、计税金额 16.1978年以前,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总体上是()。

A、统收统支制 B、企业基金制 C、利润留成制 D、承包制 17.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

A、应纳税所得额 B、销项税额 C、进项税额 D、总产值 18.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叫()。 A、从价税 B、资源税 C、共享税 D、消费税 19.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叫()。 A、从价税 B、增值税 C、从量税 D、所得税 20.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增值税属于()。

A、流转课税 B、收益课税 C、财产课税 D、行为课税 21.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是()。

A、税收 B、国债 C、利润上缴 D、股息或红利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