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 - 基础·运用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 - 基础·运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基础·运用

【东城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即将举行“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⑴~⑵题。(4分)

回首2018,中国在奋进中书写了精彩答卷。我们忘不了人民大会堂里宪法xuān shì

的庄严承诺,忘不了港珠澳大桥连通三地的振奋人心,忘不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的时代强音……这些场景,必将激励人们继承前人的事业,不断前行。

6年砥砺奋进,40年改革不息,70年长歌未央,从开启新纪元到跨入新时期,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来到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今日中国,正面临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然需要我们凭着勤劳、智慧和勇气,以信仰、信念和信心铸就精神的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

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向人民共和国70华诞献礼。

⑴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给加点字注音、画线字笔画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宣示 仍然(rénɡ) “诞”的第六笔是 .B.宣示 仍然(rēnɡ) “诞”的第六笔是 .C.宣誓 仍然(rénɡ) “诞”的第六笔是 .D.宣誓 仍然(rēnɡ) “诞”的第六笔是 .

⑵下面两则谜语的谜底是同一个四字成语。根据谜面和文段内容,文中方框处应填入的成语是 。(2分) 谜语1:回程车

谜语2:列车从中转站发车

2.有同学准备了一段与庆祝活动相关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第⑴~⑵题。(3分)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它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甲】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过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都体现为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乙】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⑴在【甲】【乙】两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甲】逗号 【乙】省略号 B.【甲】分号 【乙】省略号 C.【甲】分号 【乙】感叹号 D.【甲】逗号 【乙】感叹号 ⑵画线句子作为本段总起句,在表达上有一处欠妥,请加以修改。(2分) 答:

3.朗诵组选择了现代作家端木蕻良作品中的文字,该语段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1分) ..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A】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B】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C】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

1 / 28

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D】晴天里马儿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4.有同学搜集了具有家国情怀的作品,其中不属于这类的是(1分) ... A.《藤野先生》 B.《泊秦淮》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黄河颂》

5.书法组准备在传统文化作品展上为大家介绍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对这些作品感受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张旭 《肚痛帖》

《曹全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王羲之《何如帖》

A.《曹全碑》整体既开张流畅,又含蓄稳健,显得潇洒奔放、飘逸多姿。

B.《肚痛帖》的笔法如飞瀑奔泻,时而浓墨粗笔,时而细笔如丝,气势连贯,浑若天成。 C.王羲之的《何如帖》线条有疾徐快慢,有轻重滑涩,有宛转连绵,体现出独有的风神气度。 D.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字型稍方,端庄平稳,正气饱满,显现出书写者雄浑豪迈的书风。

6.为突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同学提议,在校园文化墙上悬挂一些爱国志士的照片或画像。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讨论记录,其中最符合“紧扣议题、包容合作”讨论原则的一项是(2分) 甲:我认为应该悬挂古代文化名人的画像,如孔子、屈原、李白等,这样中国味更浓。 乙:你是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上学来不是更好? 丙:我觉得我们不必局限于国内,外国的爱国志士画像,也可以考虑。

丁:我们的思路是不是可以再打开些?除了你们提到的那些人,还有娱乐明星的画像是不是也可以悬挂一些? A.甲 B.乙 C.丙 D.丁 【东城二模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选择题(共9分)

题号 答案 1⑴ C 2⑴ B 3 D 4 C 5 A 6 C

填空、简答题(共4分)

2 / 28

1.⑵答案:继往开来

评分:2分。成语1分,字形准确1分。

2.⑵示例:它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评分:2分。找到欠妥处1分,修改1分。 【西城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了“汉字的魅力”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6分)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结晶,是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基本稳定。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同时,汉字又是维系( )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秦朝在统一全国以后,以秦小篆为基础,实施“书同文”的举措,从而结束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纷乱局面。此后历朝历代,国家统一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流。可以说,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是维护国家统一最基本、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 )发出新的活力, 。汉字古老而又年轻,坚守而又包容,彰显着炎黄子孙的才智与心胸,凝聚起华夏儿女的自信与豪情。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维系(jì) (涣)发 B.维系(jì) (焕)发 ..C.维系(xì) (涣)发 D.维系(xì) (焕)发 ..(2)对文中画线字的笔顺和填入横线处的语句,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灵”字第四笔是点 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 B.“灵”字第四笔是撇 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C.“灵”字第四笔是点 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D.“灵”字第四笔是撇 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息,始终如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基因”一词,在这里指:汉字形式精巧,结构 ① ,是记录、构筑、 ② 中华文

化的核心基本单位。(用原文填空)(2分)

2.下面的图表列举了汉字不同字体的样例,阅读图表,完成(1)-(2)题。(共4分) 3 / 28

(1)按顺序填入图表空缺处的字体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 乙: 丙: 丁:

A.①甲 ②乙 ③丁 ④丙 B.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C.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D.①乙 ②甲 ③丙 ④丁 (2)下面是同学们对汉字字体的欣赏评价,其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篆书还保留着早期象形文字源自绘画的特点,线条圆转,好像参差的锯齿,自然而又古朴,自有一种雍容的气度。

B.隶书改走方正简易的路线,告别了篆书委婉繁复的弧线,曲折处变圆为方,笔画间当断则断,显得简单干脆方便。

C.草书是书写者按一定的法度规范将汉字快写而形成的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并非随心所欲,却也豪放不羁。

D.楷书保持隶书字体的基本结构,但字形更为方正,笔画更为平直,结构更为规整,字字清楚端正,皆可成为楷模。

3.汉字字形往往可以引发丰富美妙的联想,如宋人诗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巧妙地利用“愁”字由“秋”和“心”合成的特点,将“愁”字拆分释义,生发出别样意趣。请你从下列汉字中任选一个,运用拆分释义的方法,为其做出有理有趣的解释。(2分) 备选汉字:信 思 选择: 拆分释义:

4.讽刺小说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我国清代作家 ① (作者名)的《儒林外史》讽刺了范进、严贡生等封建科举制下的士林群丑,俄国作家契诃夫的《 ② 》讽刺了以警官奥楚蔑洛夫为代表的谄上欺下、见风使舵的附势小人,令读者过目难忘。(2分) 【西城二模答案】 1.(1)答案:D

评分标准:2分。本题分项赋分:选D,2分;选B或C,1分;选A,0分。

(2)答案:C

评分标准:2分。本题分项赋分:选C,2分;选A或B,1分;选D,0分。 (3)示例:①基本稳定 ②传承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2.(1)答案:C

4 /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