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2012.12

通过一年的认真研究,我们探索出了许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不但增强了留守儿童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留守儿童的道德修养,找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解决策略,对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我们通过问卷对老里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筛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确定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为了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发展出发,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全面开展。

二、制定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常规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学校积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学生的习惯并保留下来。

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策略

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循序渐进地确立养成目标,强化每一步训练。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注重训练和检查,注重行为的正强化,使这些日常生活的习惯不仅促进了孩子们道德信念的形成,促进了班集体的人文环境,更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校风。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 (1)充分利用校内环境,教育留守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

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3)进行学科德育渗透,多方面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丰富内容,因此如何挖掘这些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加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坚持做到了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我们坚持制定每节课的德育渗透点。渗透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一年来,通过课题组的不懈努力,留守儿童稚气的脸上露出的不再是卫生习惯差,缺少礼仪教育,良好的生活的习惯亟待培养问题孩子,而是课题组期待的开心的笑容,迷茫的心灵透出了自信。讲卫生、讲礼貌、良好生活成为他们新的代名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