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的社会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本章的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人的社会化的基本涵义,了解社会学研究人的社会化的基本角度,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过程与基本内容,理解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化问题。

重点:社会化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内容,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化问题。 难点:理解社会化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讲授学时:4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学是通过考察人的社会行动来认识社会结构和过程的规律的科学,其逻辑起点是社会是由人及其行动所构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考察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首先必须考察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是怎样进入社会参与社会行动的,即考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是社会化使人成为社会行动者,个人只有从社会方面才能得到说明人本身就固有的社会性。马克思:“人就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什么因素造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是与生俱来的基因?还是生长的环境?研究者历来存在有冲突的观点:生物遗传还是环境的重要性。现今大部分社会学家改变观点,认为多样性的互动会塑造人类的发展。实际上二者都有影响。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互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化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的社会化经验是很重要的。只关系婴儿生理需要是不够的,身为父母必须关心孩子的社会发展。如果孩子不被鼓励与朋友交往,也将会失去与同辈互动的机会。同辈互动是建立情感成长的关键。双胞胎与领养研究表明,基因因素和社会化经验都会影响人类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环境中抚养,在敏感度、紧张习惯等都很相似,然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择偶条件、甚至喝酒的习惯的不同,则是受环境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在大致相同的社会化条件下,双胞胎会表现出相同的智力状况,对于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双胞胎,则会出现出不同的资质。这印证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学里对人的社会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社会将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广义: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自然人(生物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参与社会生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社会角色和不断完善其社会性的过程。这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二、社会学研究人的社会化的角度

社会学考察人的社会化有多种角度,不同视角有不同的理解。

1

文化社会学视角:文化社会学者从文化角度考察社会化,把人的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延续和传递的过程,认为人的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如社会学家W·萨姆纳,W·托马斯,W·奥格本,司马云杰等

社会心理学视角(人格发展视角):社会心理学者把社会化看作是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如(美)E·弗罗姆、米德、库利等

功能主义视角(社会结构视角):功能主义社会学者认为社会化就是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强调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方面,认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承担社会角色。如萨金特,帕森斯。

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过程。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生后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和社会认同的行为模式的过程,是社会价值和目标内化的过程,是个人学习知识,技能,社会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也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美)E·弗罗姆:社会化就是人们借以获得个性并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不管怎么定义社会化,但都包含着:1、对个人来讲,通过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群体、社会中的一员,形成自我和个性。2、对社会来说,通过社会化,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和传递社会文化。因此,社会化实际上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类型

初级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是指一个预备演练未来社会地位、职业与社会化关系社会化过程。一个文化中的人,在扮演某一社会角色之前,便认知此身份应有的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个文化就可以运作得更有效率,并且顺畅。成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预先社会化就开始了,这种准备一直持续体现在面对新的责任事物方面。

发展社会化: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

再社会化:广义的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狭义的再社会化是指对社会化不成功的人的再教育。

2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

我们对于自己是谁,自己像什么,有许多的认知,感受与信念。这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呢?当我们年岁渐长时,这些想法和认识是否会改变?

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1、一个人必须有健全的生命肌体才能完成社会化。健全的生命肌体应具备作为人的生物潜能,这是自然界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这些生物潜能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同时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在较长的生活依赖期里,人要靠社会中他人的抚育才能生存和接受社会化。

人作为高等物种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类生理发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人的生物潜能要通过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的发育才能被逐步激发出来。这是与其它高等物种不同的方面。大多数动物生下来就能靠遗传本能生活。而人却不能。在生活依赖期里如果没有成人社会的精心照料,婴儿就会死亡。当然人类也保留一些本能。但本能对人的生存基本上可以忽略。

人类围绕着生育健全的生命肌体形成了一整套的生育文化。现代社会提倡优生也是这一道理。

二、社会化的社会文化条件

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质成果构成人的社会化的社会文化条件。这些条件通过家庭、邻里,同辈群体等初级群体和学校、工作单位(职场)、社区、国家等社会组织以及大众传播媒体而对个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人们都是在既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获得社会化,习得社会性,成为社会人的。

1、家庭: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家庭在儿童社会化中的角色是无法被低估的。人们一生的学习过程在出生后不久就已经展开,当新生儿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以及感觉到热、冷和痛苦时,他们持续尝试着熟悉周围的环境。人类尤其是家庭成员,组成社会环境中的一部分,人们以喂食、清理以及抚抱、安慰,来为婴儿提供所需。

文化的影响:库利和米德指出,自我发展在一个儿童时期非常重要。但儿童如何发展自我却因文化而异。如有的文化强调儿童独立,有的文化使儿童依赖性特强。

种族与性别的影响:如,美国,社会发展浸淫在关于性别与种族的文化假设中。儿童在2岁时就能吸收儿童书刊、玩具以及电视节目中所包含的有关黑人的负面信息——这些主要是为白人设计的。

性别角色(gender roles)指的是对男性与女性表现的适当行为、态度以及活动等期望。不同的文化里对性别特性的期待不同。如传统上认为“坚强”是男子汉气概表现,且是男人追求的目标。所谓男儿有泪不轻谈。“纤弱”、“温柔”是则属于女性气质。当父母是儿童的主要社会化媒介时,他们引导儿童进入社会所期望的性别角色。其他的大人们、兄弟姐妹、

3

大众媒体以及宗教、教育机构,也会影响到儿童的进入社会所期望关于男、女的规范轨道。一种文化或者亚文化,也会要求某个特定的性别来负责儿童社会化经历、家庭的经济来源、或是宗教与知识上的启发。同时,儿童观察父母的心情、金钱管理、吵架、抱怨亲戚的行为,知道婚姻以及父母的角色为何。

2、学校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播人类发展起来的系统知识,包括让公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接受一个社会主导的规范和价值观。学校使学生完成政治社会化。

功能论者指出,学校作为社会化的机构,完全提供了教导儿童社会价值与习俗的功能。冲突论者承认这一点,但有指出,学校也加深了社会的区隔,尤其是社会阶级的区隔。虽然很多国家都有学费补助,可是,高等教育很昂贵,家庭富裕的学生比较可能有机会去上大学,或接受专业训练;较不富裕的年轻人可能就没有办法拥有薪水高、受人尊敬的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机会。

3、工作单位或职场

学习如何在职场中有得体的表现是人类社会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基础部分。在大多数社会,全职工作是成年的象征。它意味着一个人已经脱离青少年阶段。进入职场,一方面代表残酷的现实,我们必须工作才能生活或养活自己,另一方面,又是个人理想的实现。很大多观察研究表明,愈来愈多的青年人很年轻时就开始工作,所以,职场变成和学校一样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当就业形态由课后打工变成全职工作时,职场的社会化也没有根本改变。虽然许多人一生会变换很多职业,但只要一个还在劳动市场,职业社会化都将会一直便随着他。现在的人们认识到,职业社会化将不会是终身通过单一职务实现社会化过程,他们预期一生中将会更换好几个工作。

4、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担任其米德所谓“重要他人”的角色。在同辈团体中,年轻人喜欢与他们年纪相当,且有相似的社会地位的人打交道。同辈群体可以减轻年轻人转型到成年人所增加的责任感和压力。在家中,父母亲有支配权,在学校要听师长的话。但在同辈群体中,他们能够表达在其他场合没有机会说出的自我主张。同辈可以鼓励,同时也可能是骚扰的来源。在校园里,有些学生结党羞辱、嘲笑、甚至虐待某些特定的同学。这种行为,在日本被称为“校园暴力”,引起社会关注。

5、社区

社区是由众多的社会群体或组织在相对独立空间中组合体。它是人们重要的社会化场所。社会生活都是在社区中进行的。社区环境对人们的社会化有很大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很能说明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6、国家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