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自20世纪末期开始,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会展业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会展数量增加,品类增多,规模扩大,覆盖面提高,直接收入大幅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150个国际标准摊位以上的会展,由1998年不到100场次增加到2001年的180多场次,会展直接收入由1998年的2500多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近亿元。国内会展业自1997年以来以20%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国性协会参与的会展超过1300次,其中国际展和国内展各占一半;2001年突破2000次,会展收入约40亿元。另据国际展览联盟统计,2000年全球大型国际会展4000多次,会展收入2800亿美元。

会展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恰如做菜用的“味精”,产业带动效应较强,间接收益大大超过直接收益。通过会展所达成的招商引资协议额、贸易成交额,由会展带来的旅游收入等相当可观。从目前来看,会展业对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位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发展等,逐渐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

浙江会展业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变迁紧密相关。 (一)会展活动出现较早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向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明清以来,杭嘉湖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达,对于推动形成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以丝绸、纺织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茶叶、丝绸和工艺品为大宗的出口贸易也相当可观。宁波、温州、杭州相继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外国机构和商人陆续进驻,城市建设和功能得到新的扩展,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集聚、信息汇聚、商品交易和商业服务等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零星的会展活动开始在中心城市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会展活动,当属1929年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这个由当时国民党省政府主办的西湖博览会,自6月6日至10月10日,历时128天,共设8馆2所,授奖3000余个,参观人数突破2000万。西湖博览会属国内首创,与巴拿马和巴黎博览会一起,成为当时国际上的三大博览会。西湖博览会以“振兴国货”为宗旨,在提高国货特别是浙、杭产品声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西湖与浙江的知名度。于1934年在杭州建立的绸业市场,则具有展示丝绸精品、便利绸商交易的功能,日成交丝绸1000—1500匹。杭州是建国前国内会展业出现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但从30年代末期至解放前夕,由于战乱、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等原因,浙江会展业几乎陷于沉寂的境地。

(二)会展成为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

自1949年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兴建了一批工业项目,市区人口不断增加,市区范围逐渐扩大,杭州成为浙江会展活动的中心。为了满足一些大型活动的要求,省和杭州市兴建了大型活动场所和旅游设施,如省人民大会堂、杭州饭店、省体育

馆、浙江展览馆等。但除了一些政治性集会、政府工作会议及小规模工业成就展览外,杭州缺少象广交会那样的国际性和全国性商品展览活动。而严格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商品市场的发育和大规模商品交易活动的产生,会展活动缺少必要的社会条件和市场基础。少数的会展活动,则成了计划经济的补充,发挥着活跃经济的有限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在杭宁温等地,会展作为计划经济的补充,在两个层次上得到复兴。一个层次是,利用传统场馆和新建场馆举办产品与技术展览、展销会。如在浙江展览馆连续举办5届春节副食品展销会,每届展会设300多个摊位,入场人数平均3万人次。在当时大多数商品还需要票证的情况下,各种展销会既是对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也具有冲破计划指令性计划约束的作用。随着省科技馆、省图书馆、世贸中心、黄龙体育中心、和平展览中心、杭州汽车城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全国性和国际性产品、技术展览交易活动开始出现。

另一个层次是,由在杭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举办的全国性、国际性会议,一部分利用高校会议场馆,一部分分散在高档旅游饭店会议场所举行。据1996年1月——1997年10月对在杭高校举办的40次国际学术会议调查统计,来杭与会者达2451人次。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开始出现。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专业市场的兴起,也起到了推动会展业发展的作用。到1998年,浙江有各类产品交易市场4000个,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200家,市场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摊位23000个。专业市场集产品展示、批发和零售于一体,极大地活跃了城乡市场。与此同时,由市场、商场、百货商店等举办的大型产品展览(展销)会逐年增多,起到了汇聚人气、繁荣市场的作用。

(三)会展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随着会展活动与相关产业的经济关联度日益提高,会展的社会文化功能日益凸现。到21世纪初,会展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种综合性的交易方式,政府和民间开始将会展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对待,浙江也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会展业快速发展格局。

1、依托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举办大型专业性会展

在浙江,一部分大型专业性商品展览、交易会依托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举行。如余姚和台州路桥举办的塑料制品交易会,金华举办的花卉苗木交易博览会,永康、海宁、嵊州等地举办的五金科技博览会、皮革交易会和家纺博览会、领带节等,被喻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灵活多样的各种专业性中小型会展,在特色块状经济的支持下日趋活跃。

2、中心城市积极举办综合性大型会展

中心城市利用区位优势,积极举办综合性大型会展,成为活跃当地经济的重要抓手。2000年秋季,杭州市政府在时隔71年后,成功举办了“西湖博览会”。博览会共设各类专业会展23个,各种节庆活动(如丝绸节、美食节等)9个。参展者、参会者及海内外旅游者达574万人次,贸易成交额69.6亿元,旅游收入43.6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协议额173.3亿元,拉动国内生

产总值0.42个百分点。次年秋季,杭州市再次举办“西博会”,会展项目、参与人数及贸易成交额约增加一成。市政府还决定以后每年举办“西博会”,2002年“西博会”设正式项目50个。

在宁波连续举办的四届“浙洽会”,平均每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名客商参会。签订投资协议额,则由第一届的20多亿美元扩大到第四届的51亿多美元,2002年开始举办的首届日用消费品博览会成交额达5.1亿美元。

在义乌举办的一年一度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已有7届,2002年起由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际性博览会。前七届博览会平均每届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客商参会。第七届博览会仅外贸出口订单即达2.0亿美元。

3、会展场馆建设方兴未艾

会展经济的持续兴旺,促进了会展收入的增长和会展场馆的建设。2000年以来,浙江举办的100个展位以上的会展平均每年约160场次。仅就会展场馆出租、门票、广告、装修装饰、展品运输与保险、会议礼品等直接收入计算,估计年收入超过亿元。专业会展场馆建设在各地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省专业性会展场馆约25所,有国际标准展位约8500个。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场馆有6所(见表1)。

正在兴建或列入规划建设的会展场馆约6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国际标准展位6600余个。

表1 浙江省1万平方米以上展馆一览

M2 杭州世贸中心展馆 杭州和平展览中心 宁波国际会展中心 宁波天马国际会展中心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义乌会展中心 合 计 已建成面积标准摊位(个) 12000 11000 90000 40000 72500 46500 282000 750 500 1600 800 1100 1500 6250

二、浙江会展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性变迁

总体而言,浙江会展业以“西博会”、“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等大型会展为主体,以专业性会展为基础,中小会展日趋活跃,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参与会展的机构和公众日益增加,对会展场馆的建设、投资也渐次展开1[1]。从会展活动的组织、策划和经营看,大致有以下特点。

——由公益行为转向商业行为。早期的会展活动,多数带有公益性质,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前后,政府除了对一些非商业会展发挥计划体制作用外,还对一些大型工业品展览、商品贸易交易会等进行统一谋划、集中安排。据专业人士分析,1995年前,对200个展位以上的展览、展销、交易会,平均每场由政府直接投入50万元——100万元。这还不包括摊位费折让及宣传、广告费用。

市、县(市)政府对于会展的投入,主要是对参展厂商给予摊位费补贴,高的占摊位费一半,有的还出资在媒体上公布参展厂商名单。前两届“西博会”,除少数专项展览活动按市场规则操作外,主要会展项目直接费用由政府投入,总计投入达1500多万元2[2]。随着会展业日益成为一项独立发展的产业,市场规则发挥作用,政府观念开始转变。杭州市政府在作出“以西湖博览会为载体,大力发展会展业”决策之后,提出商业性会展按市场规则操作。2002年“西博会”各单项会展,基本上均由专业展览公司和机构通过竞拍自主操作。会展活动向商业行为转变,是促进会展业独立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

——由消费性展览为主转向消费性与专业性展览并重。由于受商品短缺的影响,早期的会展活动多属于消费性展览、展销、交易会,比较典型的如年货展、副食品展销、秋冬季物资交流会等。在当时,会展组织者和参展商更多地注重市民现场零售、团体采购,扩大销售额。由于有一定的优惠,因此市民、团体现场采购相当活跃。

随着商品短缺时代的结束,以业内参展商广泛参与、新产品新技术交流、行业信息交流、市场分析与展望、获得订单等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性会展风起云涌。1999年以来,专业性会展已占一半以上。消费性会展也由大众商品展转向功能性、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展,如住房展、绿色食品展、外贸产品展、工艺品展等,这类会展次数减少,但参展商和参观者大幅增加,成交额放大,影响广泛,刺激了即期消费和潜在消费。消费性展览与专业性展览并重,大大提高了浙江会展业的社会参与度。

——由地区性会展迈向全国性、国际性会展。早期的会展活动,主要在杭州市举行,除杭州地区性会展外,比较有影响的是全省性会展。省政府主办的浙江投资洽谈会、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移址宁波、义乌后,活跃了宁波、义乌等城市的会展活动,同时也促使杭州在举办重大商业性会展方面拓展新路。

由于在杭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举办全国性、国际性会议和展览,影响不断扩大,加之会展场馆的增加以及接待、服务能力的增强,在杭州举办的重大商业性会展日趋增多。1999年后,由国家级行业协会参与主办、承办的全国性、国际性会展约占一半,会展规格上升、规模扩大,重要的专业厂商越来越多地参展、参会。杭州市提出塑造“杭州女装”品牌,打造“天堂硅谷”、“休闲之都”、“爱情浪漫之都”等城市名片之后,各种专业性会展、会议旅游、奖励旅游等吸引了国内外重要的会展商,来杭州考察、组织会展。从而丰富了杭州会展活动的内容,扩大了一些重要商业性会展的影响和知名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