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教案要点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地球概论》教案要点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全食的四个食相: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偏食没有食既和生光);食分:

食生时的被食程度(以日月视直径为单位) 四、日月食的条件

日食条件:日月相合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月食条件:日月相冲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 五、食限和食季

1、食限:日月两轮相切时,黄白交点到日轮中心的一段黄经差,叫日食限。(若以地球本影截面取代日轮,则为月食限);食限的大小取决于黄白交角、日地距离和月地距离; 黄白交角愈大,食限愈小;月地距离愈大,食限愈小;日地距离愈大,日食限愈小,月食限愈大。日食限>月食限(不计半影食)

2、食季:太阳经过食限的一段时间叫食季; 食限愈大,食季愈长。 六、日月食的周期

1、沙罗周期:与日月食相关的天文周期,如朔望月、交点月、交点年和近点月的共同周

期,称为沙罗周期。

2、沙罗周期长6585.32日,合18年11.3日(或11.3日)。

3、经历一个沙罗周期后,日、月、交点三者相对位置及月地距离远近,长度相同;一个

沙罗周期内,大体上有相同次数和种类的食;每一次日月食,都要在一个沙罗周期后出现。

4、沙罗周期没有绝对意义:非回归年的整数倍,对应的食不发生在同一日期;非太阳日

的整数倍,对应的食不发生在同一钟点;非严格地等于交点年和交点月的整数倍,对应的食只是大同小异,并非完全一样;未包括同日月食有关的全部因素;不能代替日月食的推算。

第二节 海洋天文潮汐

一、潮汐现象

1、潮汐涨落:从局部地区看,潮汐是周期性海面升降;涨潮和落潮:海水面的上升称为

涨潮;海水面的下降称为落潮。

2、高潮和低潮:高潮:涨潮时,海水面上升到最高水位时的潮。低潮:落潮时,海水面

下降到最低水位时的潮;潮差:高潮与低潮的水位差。

3、大潮和小潮:大潮:潮差最大时的海面升降。小潮:潮差最小时的海面升降。从全球

看,潮汐是海水波动。 潮波,海面垂直升降; 潮流,海水水平流动。 4、地球的潮汐变形--正球体变成长球体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整体上为地球绕转太阳提供向心力;地球各部分受“差别吸引”,使它发生潮汐变形;同理,月球的“差别吸引”,使地球在绕转月地共同质心中发生潮汐变形。 二、引潮力

1、引潮力及其分布

引潮力:是一地所受天体引力同全球平均引力的差值。正反垂点的引潮力最大。引潮力方向:两头(垂点)向上;中间向下。潮汐隆起:向月(日)为顺潮;背月(日)为对潮。

29

2、引潮力的因素:对正反的正反垂点而言,引潮力的因素有三:天体质量(m),天体距离(d)和地球半径(r)。引潮力公式;引潮力的大小,同天体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三、海洋潮汐的规律性

1、潮汐的基本周期:每太阴日二次高潮和二次低潮;每朔望月二次大潮和二次小潮。

逢朔望发生大潮(初一、月半);逢上下弦发生小潮(初八、廿三) 2、日潮不等

定义:一日内二次高潮之间的差异;原因:是存在白赤交角,使二焦点分处南北两半球;月球赤纬(?)愈大,日潮不等愈显著。在?=90-?地方变成“全日潮”;每太阴日只发生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3、潮汐摩擦:潮流对海底具有的摩擦作用,叫做潮汐摩擦。由于潮汐摩擦的存在使海洋;潮汐现象变得更加复杂。

30

第六章 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教学目的】

了解地球的内外结构和物理性质,对地球有一个基本的和总体的认识,为学习地理环境的形成、分布和演变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1、了解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理解对地球形状的描述,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重力作用和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地球自转,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地内物质分布和地球形状。

2、掌握地球的内外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和内部圈层结构,地表陆地、海洋和岛屿的组成和分布。

3、了解地震波、地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地球内部的密度,地球内部重力,地球内部的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地球内部的热源、温度的演变。地磁和地磁要素,地磁要素的分布,地磁要素的变化。地球内部的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地球内部的热源、温度的演变。地磁和地磁要素,地磁要素的分布,地磁要素的变化。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重力作用和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地内物质分布和地球形状,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形状等。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等。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描述、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地球内部的密度,地球内部重力,地球内部的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地球内部的热源、温度的演变。地磁和地磁要素,地磁要素的分布,地磁要素的变化。地球内部的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地球内部的热源、温度的演变。地磁和地磁要素,地磁要素的分布,地磁要素的变化。 【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重点在课堂上讨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对地球形状的理论分析,以及地球的内外结构的描述等,课堂讨论以学生制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展示为主,并播放相关的录像、VCD影片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VCD/DVD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分析】

本章内容是关于地球基本知识的介绍,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重力作用和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地球自转,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地内物质分布和地球形状;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的表面,陆地,海洋。这些内容有一部分是学生已经知道但还了解得不够全面和深入的,有些内容会在后续的课程中有进一步的介绍。所以,本章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讨论等形式理解这一章的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只要将难点内容讲清楚就行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

一、地球是一个球体

1、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2、大地水准面是指全球静止海面(海拔起算面)。 二、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1、地球扁率

赤道半径(a)为6378.140千米;极半径(b)为6356.755千米;扁率:f=(a-b)

31

/a=1/298.257。

2、地理纬度和地心纬度

地理纬度是地面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强调弧的度数。

地心纬度是地球半径同赤道面的交角;强调弧所张的球心角。

地理纬度>地心纬度;因经线曲率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45度,二种纬度的差值最大,因南北纬45度的经线曲率是平均值,是两种纬度间差值持续增加的终点和持续减小的起点。

3、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十分迫近大地水准面形状的扁球体;以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扁球体的偏离大小来表示前者形状关于“梨形地球”。似梨:半球高纬和南半球低纬,水准面高出扁球体;北半球低纬和南半球高纬,水准面低于扁球体。非梨:忽略了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22千米的巨大差异;夸大了南北极半径之间40米的微小差异。笼统地说地球呈梨形是不确切的。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的外部就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所组成的。

2、地球的内部结构: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所组成的。 3、地震波

二、地球的表面结构

1、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面积占29.2%,比例2.4:1。

3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