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1.1.1.1.2

图53 底面贴片元件与卧插元器件的距离要求

图中阴影物体为底面贴片的元器件,中间长方形的为卧插元件,卧插元件的两个小圆代表两个引脚,尺寸要求如下:

a) 当贴片元件高度H≤0.8时: Amin=3.5mm Bmin=2.6mm b) 当贴片元件高度0.8≤H≤1.0mm时: Amin=4.0mm Bmin=2.6mm c) 当贴片元件高度1.0mm

与瓷片电容卧倒方向垂直的跳线,其边沿与瓷片电容孔中心的距离要求至少为5mm,如图所示。

图54 瓷片电容与跳线之间的距离要求

特别注意:双面板不准使用跳线连接,防止与板上的铜皮短路,如布线需要,可考虑0欧姆电阻。 3.4.21 感温包针座的排布要求

需打胶的感温包针座开口向板内设计,针座丝印外框长边距离板边(与针座长边平行的板边)最小为4mm,短边与板边(与针座短边平行的板边)的距离有两种情况:

1)如果板边是电器盒夹持边,最小为15mm;

2)如果板边不是电器盒夹持边,最小为10mm。需打胶的感温包针座开口未向板内设计,针座丝印外框边离板边距离至少15mm以上,如图所示。

- 27 -

1.1.1.1.1.2

图示板边是电器盒夹持边或需打胶 图示板边不是电器盒夹持边

图55 感温包针座的排布要求

3.4.22 自插元器件引脚与周围异电位的距离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3.4.22.1 自动插装的元器件,在其引脚成型方向上,元器件孔中心到异电位焊盘边缘的距离要求至少为2.5mm,见下图(a)。

3.4.22.2 自动插装的元器件,在其引脚成型方向上,元器件孔中心到异电位线路边缘的距离要求至少为1.5mm,见下图(b)。

3.4.22.3 两个自动插装的元器件,当引脚成型方向相对时,两个元器件焊盘的孔中心距离要求至少为5mm,见下图(c)。

(a) (b) (c)

图56 元器件引脚与异电位距离要求

3.4.23 接收头的排布要求:

需打胶的接收头位置设计必须保证其引脚距离板边最小距离7mm,同时引脚距装配孔和避火槽的距离也要7mm以上。

3.4.24 温度敏感器件应考虑远离发热体。如散热器、大功率电阻(≥1W)等发热元器件的边缘与电解电容边缘的最小距离为3mm,如图。

- 28 -

1.1.1.1.1.2

图57 发热元件与电解电容边缘距离要求

3.4.25 架高元器件设计要求:

对于一些架高元件(如大功率氧化膜电阻,大功率金属膜电阻等),注意卧倒时不要与旁边元件引脚短路;

3.4.26 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尽量不布置SMD:

考虑到应力影响,经常插拔器件(如针座)或板边连接器周围3mm 范围内不布置SMD,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生的应力损坏器件。

3.4.27 ①(接收头、散热器等)不允许存在刺破绿油导致线路或其它焊盘而短路的质量隐患; ②因贴片稳压块壳体表面是金属壳体,为了防止线路或铜皮表面的绿油损坏导致稳压块与线路或铜皮短路,要求底下禁止走线;

③蜂鸣器底下,数码管底下等不允许放置跳线,以免造成元件偏高。 3.4.28 液晶与透明镜具体要求

为了防止漏光和挤压导致液晶裂或液晶波动等故障,要求:

①液晶与透明镜(外壳注塑件)之间的间隙为1.5mm~2.5mm; ②液晶与背光源之间的间隙至少为0.3mm。 3.4.29 相似元器件设计要求:

①相似元器件(如TVS5A和TVS10A)尽可能设置成上机器插装,不要手工插装; ②同一款PCB板上尽可能不要使用多种不同型号的外观相似的易混淆元器件。 3.4.30 防反插和防错插设计具体要求:

①针座:控制板上需增加针座(包括三芯、四芯、五芯、七芯等)防反插设计。

②CPU小板:对于靠排针连接插装的CPU小板,必须布局成不对称几何形状,且PCB大板方向丝印明显,易于辨别,且一边加上针座套,防止错插;可以考虑装铜柱防插反。

③排阻:PCB板上排阻应有明显方向标识(如在1脚旁边加白色圆点或▲),方便分辨,否则左右两个方向容易混淆而插反。 3.4.31 PCB电气安全:

3.4.31.1 最小电气距离:强电之间、强电与弱电之间两点最短的距离都要求不小于3mm(功能性绝缘不小于2mm)。

3.4.31.2 最小爬电距离:强电之间、强电与弱电之间爬电距离都要求不小于4mm(功能性绝缘不小于2mm)。

3.4.31.3 最小电气距离与最小爬电距离需满足器件最大工作电压的要求。除了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电路,器件的最大工作电压不认为小于器件两端承受的最大电压。如:2个100kΩ的电阻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两端,则认为每个电阻最大工作电压都为220V而非110V。

- 29 -

1.1.1.1.1.2

3.4.31.4 避火槽:保险管位置须开避火槽,其他满足电气距离要求但不满足爬电距离要求的位置须开避火槽,避火槽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3.4.31.5 铜箔宽度:在铜箔厚度为10Z时,不露铜的PCB板1mm宽度要求不大于2A电流,露铜的PCB板1mm宽度要求不大于3A电流;铜箔厚度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3.4.31.6 第3.4.32.1和3.4.32.2提及的弱电电压范围为0V~50V,强电电压范围为50V~250V,若电压不在此范围,则对应最小电气距离与最小爬电距离需按照GB 4706.1的要求做相应调整。 3.4.31.7 电加热器:新开发PCB,须采用双继电器同时控制电加热器两端电源的通断。 3.4.31.8 若客户有特殊要求或相关国家地区认证有特殊要求,以客户或认证要求为准。 3.4.32 其它元器件的排布要求 3.4.32.1 可插拔器件(如铜插片、双直插片)周围空间预留应根据邻近器件(如阻容模块、继电器等)的高度决定。对于常用的铜插片,距离左右两边继电器或阻容模块等元器件距离需大于8mm,以免影响插拔线。(安普端子铜插片可除外)

3.4.32.2 卧倒针座出口方向10mm内不要有贴片元件或插件元件引脚,防止拔通讯线时磕碰掉贴片元件或被插件元件引脚挡住;

3.4.32.3 经常插拔元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至少3mm范围内尽量不要布置贴片元器件,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生应力损坏贴片器件(具体多少距离范围外,需根据贴片器件类型、应力应变实验结果确定)。 3.4.33 遥控器发射头等手工焊接元件与贴片元件距离要求应满足:垂直于元器件孔中心连线方向,贴片元件焊盘边缘与手工焊接元件孔中心距离≥5mm;手工焊接元件孔中心距离与两边的贴片元件焊盘边缘距离≥4mm,如图所示。

图58 遥控器手工焊接元件与贴片元件距离要求

3.4.34 遥控器PCB板上贴片要与长边平行放置,以免掰板时元器件容易损坏,如图所示。

图59 遥控器贴片元件放置要求

- 30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