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检维修作业指导书(DCS部分)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控制系统检维修作业指导书(DCS部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品文档

b. 按[开始]键 →选择〈程序〉→ 选择VisualField(3.10)→组态管理软件→进入系统组态目录树画面 →选择〈操作域〉→选择〈操作小组〉,可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流程图、趋势组、操作组文件,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c. 修改完成后按〈保存〉→选择〈编译〉→选择〈组态发布〉(发送到其它操作站)。退出组态管理软件。

7.9.2 仪表组态修改

a. 进入系统组态目录树画面→ 根据组态仪表所在的位置→选择控制站号→然后逐级展开子目录 →选择并双击需要修改的仪表→选择〈设置〉→修改仪表量程、信号类型和控制仪表的连接等。

b. 修改完成后,在组态画面上,选择有关的下拉菜单,进行保存、编译、下载和传送等操作:选择 〈保存〉→ 〈编译〉→〈下载〉→〈组态发布〉。并将系统退回到操作员方式。

7.10 用户组态数据库的定期备份

生产装置检修前后或在生产期间修改内容后,应做组态数据库备份工作。 7.11 系统常见故障处理

7.11.1 控制站或控制网络冗余部件故障更换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控制站或控制网络冗余部件发生故障,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更换故障的部件。

7.11.2 更换冗余的控制器 (FCU711-S) a. 准备好需要更换的备品卡件。

b. 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并进行危害分析(JHA)。 c. 记录故障卡件的状态信息和系统报警信息。 d. 确认工作的控制器状态正常。

e. 从基座上拔下故障的控制器;并记录该卡件上的各设定开关的位置。 f.检查控制器IP地址 ,默认原设置地址即可。

g. 将备品控制器安装,确认该控制器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h. 作好系统维护记录。

7.11.3 更换冗余的I/O连接模块 (COM711-S) a. 准备好需要更换的备品卡件。

b. 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并进行危害分析(JHA)。 c. 记录故障卡件的状态信息和系统报警信息。 d. 确认工作的转发卡状态正常。

e. 从基座上拔下故障的模块;并记录该卡件上的各设定开关的位置。 f. 将备品的IO连接模块安装到基座上,确认该转发卡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g. 作好系统维护记录。

7.11.4 更换冗余的I/O卡

.

精品文档

a. 准备好需要更换的备品卡件。 b. 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c. 记录故障卡件的状态信息和系统报警信息。 d. 确认工作的I/O卡状态正常。 e. 从基座上拔下故障的I/O卡。

f. 将备品I/O卡插入基座,确认该I/O卡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g. 作好系统维护记录。

7.11.5 更换冗余的控制网络集线器(HUB) a.准备好需要更换的备品网络集线器。

b.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并进行危害分析(JHA)。 c.记录故障网络集线器的状态信息和系统报警信息。 d.确认工作的网络集线器状态正常。

e.确认各网络接线标识正确清晰,切断网络集线器电源;拆除网络连线,并拆下网络集线器。

f.将备用的网络集线器安装,按网络线标识连接网络连线。 g.检查正确后,给网络集线器通电,确认该网络集线器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各集线口状态指示闪烁)。 h.作好系统维护记录。

7.11.6 更换DCS系统的冷却风扇 a.准备好需要更换的备用风扇。 b. 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c.切断风扇的供电电源(如果是电源部件的风扇故障,则按本规程的3.6.1.5操作)。

d.从机柜中拆下故障的风扇部件,安装备用风扇。

e.恢复风扇的供电,并观察该风扇运行正常,无机械杂音,转动均匀。 f.作好系统维护记录。 7.12 系统维护的基本操作

7.12.1 操作站恢复操作

7.12.2 重新上电

7.12.3 点击[ECS-700监控启动软件]图标,进入操作系统画面。

7.12.4 故障诊断信息:系统状态诊断是 SUPCON VisualField 系统软件的重要功能,是进行系统调试以及状态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状态诊断主要分为两部分:实时状态监测和历史记录查询。实时状态监测的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操作域、控制域、过程控制网、控制站、控制器、通讯节点、IO 模块等系统部件的运行状态和通讯情况。历史记录查询功能可对特定时间内控制站所发生的故障进行查看,显示故障产生时间、设备、地址、诊断项、诊断结果和恢复时间等信息。

7.12.5 故障诊断主要包含视图

.

精品文档

a. 网络结构视图(系统状态主视图):查看当前操作域所关联系统节点的通讯及整体运行状态。

b. 控制站视图:查看控制站内各节点(机柜)供电、风扇以及温度等信息。 c. 控制器视图:查看运行状态、硬件信息、组态信息、通讯信息、版本信息、统计信息、时间记录和本地IO 连接模块。

d. 过程控制网视图:查看主控制器网口通讯状态、主控制器的硬件地址和协议地址、网络时钟同步服务器协议地址、网络接口状态、网络连接状态和速度、网络工作模式、网络的数据包传送信息、网络异常节点报警、网络节点负荷过重报警、总线交错报警和IP 节点冲突报警e、通讯节点视图:查看设备类型、请求通讯状态、组态状态、启动状态、冗余配置、工作状态、电源状态、L-BUS 总线通讯状态、网口状态。

f. IO 模块视图:查看IO 模块的工作状态、故障轻重程度、模块丢失、地址冲突、总线故障、类型是否匹配、模块组态自检状态、通道状态和模块辅助电源。

g. 操作站视图:查看类型、当前运行的组态信息、操作站的计算机运行信息等。

h. 历史视图:查看系统状态历史记录。

7.13 按钮及状态标记说明

系统状态视图中所有按钮说明见下表。 实时/历史切换按钮 转至系统状态主视图 转至上一级视图 系统状态视图中所有状态标记说明如下表所示。 部件处于故障状态 部件处于无通讯状态 7.14 系统故障判断

a. 网络结构:显示当前操作域的总体网络的拓扑关系 b. 控制站:控制站视图显示当前控制站本地节点(机柜)以及远程节点(机柜)状态

c. 过程控制网:网络诊断是指对过程控制网中的网络节点以及与节点相连的网口通讯状态进行诊断。主要检测控制站中主控制器的网络连接状态、IP 地址、操作站网卡和控制站主控制器通讯口好坏、连接通断等。

d. 控制器:主控制器诊断视图可以直观显示当前控制站中主控制器的工作

.

精品文档

情况。主控制器诊断包括:运行状态、硬件信息、组态信息、通讯信息、版本信息、统计信息、时间记录和本地IO 连接模块。

e. 远程通讯节点:I/O 连接模块是系统中扩展I/O 总线E-BUS 的节点,是主控制器与I/O 模块之间信息传递的枢纽。I/O 连接模块的状态诊断包括设备类型、请求通讯、组态状态、启动状态、冗余配置、工作状态、24Va状态、24Vb 状态、L-BUS0 通讯状态、L-BUS1 通讯状态、L-BUS2 通讯状态、L-BUS3 通讯状态、A 侧网口状态、B 侧网口状态。I/O 连接模块状态诊断视图可以通过双击控制站总体信息显示画面中的I/O 连接模块图标进入

f. I/O 模块:I/O 模块的状态诊断是对控制系统机架上安装的各个I/O 模块进行状态检测,将诊断数据上送解析并在系统状态视图中显示。通过双击控制站总体信息的I/O 模块可进入I/O 模块状态诊断视图

g. 操作站:操作站诊断是对本操作域中所有的操作节点进行诊断,用于判断所有操作站和服务器是否正常运行。双击系统状态主视图中的对应操作站或者服务器可进入到对应的操作节点诊断视图。

h. 历史记录:用户可以对操作域和控制域的状态诊断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在查询时,通过配置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和站地址,即可对诊断信息进行查询 注:当每一项检测出的信息正常时,相应的故障标志为绿色;当每一项检测出故障时,相应的故障标志为红色。根据标志中的文字可知道具体是哪个故障。

8 大修检维修 8.1 控制站解体清灰

8.1.1 对所有系统需要解体的部件进行标识,包括控制卡、I/O卡、各种电缆及电源部件。

8.1.2 按序拆下I/O卡、控制卡、电源部件、风扇部件和I/O组件箱,拆下的卡部件应置于干燥、清洁的场所。

8.1.3 用吸尘器清扫控制机柜,必要时用绸布醮中性清洁剂擦洗。

8.1.4 用吹风机吹扫解体的部件,对卡件类部件接插处用绸布醮中性清洁剂擦洗。

8.1.5 按序安装解体的部件,并检查安装位置与标识是否相符;连接电缆;卡件类部件不要全部插入槽位,留出1/4卡位。

8.2 操作站解体清洗

8.2.1 检查并确认连接电缆标识正确,打开主机、显示器的盖板。

8.2.2 将被清洗设备搬到室外,用吹风机或吸尘器吹扫。

8.2.3 检查清洗后主机箱内的接插件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拧紧螺钉,必要时应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