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编写人:望佳姗 审核人:潘林荣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2、学习文章的选材构思,品味精炼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奉献的精神品格和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付出的艰辛,品味精炼含蓄的语言。

教学方法: 交流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设计 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痛失巨星——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茅盾评说他是当时青年诗人中间“最优秀的一个”。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知识链接

(1)臧克家:诗人、学者、革命战士。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

1

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此后,他陆续出版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2)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爱国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文章中心思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

预习检测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地壳( qiào ) 仰之弥高(mí ) 兀兀穷年( wù wù) 校补( jiào) 锲而不舍(qia ) 沥尽心血( lì ) 赫然( ha ) 炯炯目光(jiǒng) 群蚁排衙( yá ) 函寄( hán ) 目不窥园(kuī ) 迥乎不同(jiǒng ) 漂白( piǎo) 迭起 (di? ) 气冲斗牛 (dǒu ) 衰微 (shuāi) 深宵( xiāo ) 卓越(zhuó ) 2、释词 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心血: 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 。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 心会神凝: 指集中注意力。 迥乎不同: 形容相差很远。 2

一反既往: 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 形容怒气很盛。

目不窥园: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 卓越:杰出;超出一般。

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文章的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何作用?

这个题目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了他“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了他“革命家的方面”。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文章从闻一多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写了他的“说”和“做”的。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文章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 三 个 段 落 过 渡。第七 段 承 接上文 做 小 结,第八、九 段开启下文。这样 连 缀 紧 密,脉 络 清 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成就是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事?目的是什么?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 目的:争取民主

6、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闻一多先生,是 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3

7、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这两方面矛盾吗?

不矛盾,做了再说和做了不说是学者方面, 说了就做是革命战士方面, 二者形成对比 。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 。

8、细读全文,说说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一名民主战士。闻一多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共同的地方: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和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的态度却是始终如一的。

9、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文章开头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然后分别进行了两方面的阐述和说明,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前者突出了“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后者突出了“说了就做”,最后用“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来作概括。所以全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与精神的。

10、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的贡献,后半部分写他作为革命家的大勇,作者是怎样安排过度的?想想这样安排的好处,(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过渡句)

交流点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合作”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了闻先生作为学者的一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了闻先生作为革命家的一面。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是用了两个句子完成过度的(7、8段)。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度自然,衔接紧密,结构严谨。

作业布置 完成导练部分练习。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