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一、二单元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一、二单元练习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市二中学 高一历史练习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二分册 第一、二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中,每题2分,共60分) 1 11 21 12 22 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1.右图(石镰)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原始农业 B.聚族而居 C.贫富分化 D.文明起源

2.右图为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是一个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日常主要种植和分享的粮食可能是

A.粟 B.甘薯 C.稻 D.玉米

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

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特点是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4.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时间)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5.《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以下四项中与“家天下”有关的是

A. 大同之世 B. 传贤不传子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6.小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座史前城址复原图:有城垣、宫殿等大型夯土建筑,不同大小的墓葬,大型窖穴,以及土鼓、石磬等礼乐重器。据此可推测当时 A.处于石器时代早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B.进入农耕社会初期,同耕共居集体生活 C.属新石器时代后期,已经具备国家雏形 D.从“公天下”转为“家天下”,世袭代替禅让

7.西洋论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 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 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 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 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

8.《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该史料所载事件可能发生在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1

市二中学 高一历史练习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0年 9.“齐鲁”二字作为山东的象征古已有之。“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0.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三十个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C.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11.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中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黄帝 B.周公旦 C.周武王 D.秦始皇 12.《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封邦建国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13.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文中的“制度”包括 ①内外服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④礼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15.“西周通过□□,从外在社会规范到人的主观情志实现全面控摄,以确保宗法等级秩序。”空格处应为

A.封建亲戚 B.制礼作乐 C.内外服制 D.以藩屏周 16.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这里的乐包括

①等级 ②舞乐 ③《诗经》 ④史诗 A. ①②④ B. 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17.《礼记 · 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B.严格宗法制度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激发认同,维护社会秩序

18.下图是各种器物开始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过程,对照历史发展,图中(丁)最可能出现在

铁器

阶段 图例

A.夏代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9.推动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井田制的瓦解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出现追逐利益的风气

20.某传记书籍的目录中有“风烟入秦、变法图强、万世基业、悲壮的死”等,据此推测,该传记的主人公是

A.商鞅 B.陈胜 C.韩非 D.项羽

2

市二中学 高一历史练习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21.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不能说明秦国

A.变法违背民意 B.法制代替人治 C.变法深入人心 D.变法最终成功 22.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23.“五代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持有这一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5.战国时期有一法家人物,曾有学者称许他:“他不是完全局限在法家范围内、以法家来论法,而是承接了儒家、道家的思想,这种籍他山之石,正是他所以能画龙点睛,特别见精神的地方。”这个被称为法家集大成者的人物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李斯 26.右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①

A.① ② B.② ③C.③ D.④ ④27.出现右图中这一情况的时间应该是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28.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29.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30.“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二、综合题(20*2=40分) 31.二里头文化与夏朝历史

历史发生之后便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是凭借所遗留下来的历史证据建构而来的,请依据以下材料去建构你的历史认识。

3

市二中学 高一历史练习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材料一: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以及山西南部一带,现已发现遗址有近百处,其中1959年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其典型代表。它距今约3850年--3550年,遗址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

材料二: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宫殿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

材料三: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有18个种类104件,下图为其典型代表

三足青铜鼎 青铜爵 镶嵌十字纹青铜方钺

材料四: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请回答:

(1)我们研究夏朝历史可以利用哪些类型的史料?请列出具体史料名称? (4分)

史料类型: 具体史料: (2)对于夏朝建立的认识,材料二、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关系? (4分)

(3)请从上述材料中建构你对夏朝历史的认识。(12分)

32.在历史上,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1)请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4分)

(2)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体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10分)

(3)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6分)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