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论陶渊明的当代意义与价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论陶渊明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关于陶渊明的田园理想,隐逸追求,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话题。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深受传统儒家教育的陶渊明当然也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宏图,然而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的大背景之下,他壮志难酬屡次不顺之后,最终在仕途和归隐之间选择归隐。重返田园的他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生活的更加自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其田园之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见其深恶前非;“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见其悠哉之至。这样的陶渊明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反对出世归田,即是主张入世为官,这是一张纸的两面,一件事的逆否命题的表述一定成立。那么,主张入世为官错在哪呢?在此提出两点:第一,动机。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被生活的艰辛打磨了自己的棱角,因此,如果一个人“性本爱丘山”,你却叫他不许“复得返自然”,即是反对人的天性,落得了“灭人欲”的下等。第二,环境。有的人说在东晋,民风淳朴,思想返璞归真,以自然为天理的道家才有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而当今社会却是一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而信息发达的时代,即使最

偏僻的山村也丧失了当时“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可能性。可我要说:若真如此,今日社会更要体现出道家“和而不同”“顺应自然”“为而不争,利而不害”的思想映射。恶性竞争无法使社会进步——因此,我们更需要淡泊名利,强调顺应自然的先驱者,“陶渊明”们的出现,他们能使人们不至于被快节奏的都市所绑架,而心存一个“桃花源”的意愿。然而,我想现代社会并没有这些人所想的那样不堪: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应该如曾经的封建王朝般压制思潮,有了比儒家积极入世更多的选择,才能更加促使思想的进化,这又是天体演化,顺应自然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人面临的物质诱惑,精神诱惑都处于激增的状态。工作压力、住房压力、婚姻压力,种种压力之下都市人开始出现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这种时候我们是否需要一点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学学他的淡然,学学他的归隐?多一点走出都市去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去到更开阔的天地中,呼吸吐纳,再多的忧愁也可以有点点化解。对于各种压力,多一些坦然接受,追求的少一点给自己一点点空间喘口气,现代生活节奏已经足够快了,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点五柳先生式的慢生活,给自己减减压给周围的人减减压。

陶渊明这位古人,对于当代的我们仍然发挥着他归隐田园,隐逸之宗的精神,他营造出的“世外桃源”今天仍然是我们憧憬的乌托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