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复习思考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茶文化复习思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用茶量:一般用茶3克,茶水比例1:50;

2、适宜的茶具:容量 200毫升的透明玻璃杯、白瓷杯、瓷盖碗; 2、选择好水冲泡:即用清轻甘洁的泉水(软水),快火急烧,开沸后冷凉至85°C左右冲泡茶叶,冲水至八分满;

3、冲泡时间:一般是3-5分钟; 4、冲泡3-4次。

茶叶冲泡好后,按下列程序进行品尝: 应深吸气状先闻茶香; 然后观看茶汤绚丽的色泽;

接着待其温热时细细品啜尝滋味; 最后不仿欣赏一下叶底的色泽及形态,以全方位的姿态来感悟各种名优绿茶的风韵。

3、怎样鉴别真假茶?

假茶是指用外形与茶树叶片相似的其他植物的嫩叶做成茶叶的样子来冒充 茶叶,如柳树叶、冬青树叶等。 真茶与假茶的判别,除专业机构可采用化学方法分析鉴定外,一般都依靠感官来辨识。

首先可闻香,具有茶类固有的清香的是真茶;如果有青腥气或其它异味的是假茶。其次,可以观色,真茶的干茶或茶汤颜色与茶名相符,如绿茶翠绿,汤色淡黄微绿。红茶乌润,汤色红艳明亮。若假茶则颜色杂乱不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一致。另外,还可以从叶底来进行识别,虽然茶树的叶片大小、厚度、色泽不尽相同,但茶叶具有某些独特的形态特点,是其他植物所没有的。如茶树叶片背部叶脉凸起,主脉明显,侧脉相连,成闭合的网状系统;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为16~32对,上密下疏,近叶柄处无锯齿;茶树叶片在茎上的分布,呈螺旋状互生;茶树叶片背部的绒毛,基部短,多呈45°~90°弯曲。这些特点,都是茶树独有的。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真茶、假茶是可以鉴别出的,但真假原料混合加工的假茶,鉴别难度就较大。

最后,茶叶冲泡后的茶汤长时间熬煮会有白色咖啡碱结晶析出。

4、茶与健康有何关系?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化合物,许多是人体需要的,与代谢关系非常密切。 茶性温和, 茶是心理治疗舒解剂、心理治疗平衡剂,具有提神益思、洁齿明目、生津止渴、祛湿退热、消食化痰、杀菌消炎、止痢、治疗霍乱、伤寒、解毒醒酒之功效;长期饮用可增强血管壁弹性—调节血管的渗透性,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重去肥,抵抗辐射而产生的白血球缺乏症等作用。

但喝茶有利有弊,不能说有益无害。

首先:喝茶一定要选择品质纯正的茶,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冲泡品饮,尽可能避免进入饮茶的误区;

其次: 不要饮用浓茶、霉变茶、串味茶、焦味茶、隔夜茶、久泡茶、冷茶、烫茶;

再者:应控制好每一天的饮茶量:一般健康成年人10-25g/天;年老、体虚弱、孕妇(胎儿)≤5g/天为宜。

最后:应结合自身健康状况来品饮茶叶,有下例情况者最好少饮或不饮:

早搏、心房纤颤,心跳过快—心动过速的冠心病人; 不常喝茶之人,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习惯性便秘的人, 神经衰弱、常失眠、心动过速、胃肠溃疡:不宜 临睡前:不宜;饭前后:不要多喝茶

服用镇静剂、催眠药的前后,不宜饮茶;更不宜用茶水送服药物。否则影响药效,甚至失效。

5、简述我国饮茶的演变过程

饮茶始于西汉,从西汉至今,烹茶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①煮茶:唐宋时期常用,现今一些少数民族也用。

步骤:第一步先烤茶,将饼茶碾末过筛;第二步煮茶,当水二沸时(边缘如涌泉连珠),用竹筅边搅边投入茶末;第三步酌茶、斟茶。

②煎茶:唐朝煮茶法(煎茶-现今基本不用)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③点茶:宋代多用,它与煮茶相比只煮水而不煮茶。将饼茶碾成粉末过→另用茶瓶煮水→温茶盏→放茶末→注少许开水调成糊状→冲水用茶筅不断搅茶汤。 ④泡茶:从明代开始才普及,取适量茶叶于茶杯→冲1/4—1/3开水温润泡1分钟→加开水至七八分满。

6、试述安溪乌龙茶的艺术冲泡程序(详细步骤) 1)、茶具组合 :

20世纪80年代:烹茶四宝

现在的茶具:紫砂壶和盖碗、品茗杯、茶洗、电热随水泡 2)、冲泡程序:

治器→备茶→候汤→热罐→淋杯→置茶→冲茶→刮沫→淋壶→运壶(关公巡城)→分茶(韩信点兵)→奉茶。

3)、结合冲泡解说词① 焚香静气 ② 活煮甘泉;③ 热壶烫杯;④ 观音入宫;⑤ 悬壶高冲;⑥春风拂面;⑦ 瓯面酝香;⑻ 三龙护鼎;⑨ 行云流水;⑽ 观音出海(关公巡城)⑾ 点水流香(韩信点兵);⑿ 敬奉香茗;⒀ 鉴赏汤色;⒁ 细闻悠香;⒂初品奇茗;

7、怎样喝茶才科学艺术?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冲泡得好喝,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技术不一,泡出来的茶汤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及艺术性。就是瞭解各类茶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冲泡程序;以科学冲泡方式,使茶叶的品质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首先:喝茶环境 要优美、洁雅、安静;

其次:泡茶用具 还要根据所饮的茶品特性,选配用实用性高与艺术性高的茶具;

第三:了解茶性,以最好的程度来沏泡茶品。即冲泡茶叶时要把握如下要素: A茶水比例:一般红绿茶茶水比例1:50,乌龙茶1:18-20,砖茶1:80。要选用优质的泉水来沏泡;

B水温:高挡绿茶850C,一般红绿茶95—1000C,乌龙茶1000C

C时间:一般红、绿茶、花茶2-3分钟,乌龙茶1分钟(每泡增加15秒)。 D次数:一般红绿茶2—3次,乌龙茶7次有余香

品茶是一个发展个性的表演艺术,是艺术创造和艺术享受的过程。喝茶就要喝好茶,不为摆阔场,但求得实惠。当一杯好茶冲泡好之后,要艺术的按赏形、闻香、观色、品味、看叶底的品尝要素及次序来品评欣赏

8、如何选购品质纯正的茶叶?

选购品质纯正的茶叶,应根据“新、干、匀、香、净”和“一看、二闻、三摸、四品”的原则进行。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条索,开汤品尝。具体如下:

所谓“新”,是避免使用“香沉味晦”的陈茶。一般把当季甚至当年采制的茶叶称新茶,因为新茶香气清鲜,汤明叶亮,给人以新鲜感。新的绿茶呈嫩绿或翠绿色,有光泽;而陈茶则灰黄,色泽暗晦。新的红茶色泽油润 或乌润,陈红茶色泽灰褐。

“香”, 指香气高而纯正。抓一把茶叶先哈一口热气,再置鼻端嗅干香。闻到板栗香、奶油香或锅炒 香者,则为好绿茶。优质红茶,尤其是工夫红茶,则呈甜香或焦糖香。茶香纯正与否,有无 烟、焦、霉、酸、馊等异味,也可以从干香中鉴别出来。

“匀”,指茶叶的粗细和色泽均匀一致;

“干”,指茶叶含水量控制在≤6%。感观检测:把茶叶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能捏成粉末即可。

“净”,是指净度好,茶叶中不掺 杂异物。

其次冲泡品赏,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鉴别茶叶的优劣。 闻香:主要是湿闻(热、温、冷闻);

察色:观茶色、汤色和叶底色。要求清澈透明,均匀一致;

③ 尝味:尝茶汤的滋味,冲泡3分钟后,汤温在50℃时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分辨出茶的优劣。

④ 观形: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综合体现,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外形标准。叶底要完整、一致。

9.泡好一壶茶有哪些基本要求(泡茶技巧)?

要泡好一壶茶必须掌握三个技巧,即:了解茶性,正确使用茶具,以最好的程度,冲泡出茶叶的最佳品质。

①、了解茶性,不同的茶类其品质持征不一样,因此对茶具水温,茶水比例,冲泡时间的要求不同。

②、茶具选择,高挡绿茶宜用无花玻璃杯及白瓷杯;花茶及中低挡绿茶宜用盖碗;红茶用白瓷杯或涂白釉的紫砂杯;乌龙茶宜用紫砂茶具

③、最好的程度,指茶水比例,泡茶水温,泡茶时间及泡饮次数。

A茶水比例:一般红绿茶茶水比例1:50,乌龙茶1:18-20,砖茶1:80。 B水温:高挡绿茶850C,一般红绿茶95—1000C,乌龙茶1000C

C时间:一般红、绿茶、花茶2-3次,乌龙茶1分钟(每泡增加15秒)。 D次数:一般红绿茶2—3次,乌龙茶7次有余香

10.试用典型实例描述中华茶文化发展历程

追本溯源,我国历史上自茶被发现利用直到唐代以前,茶多是以生叶直接或羮饮作为食用或药用。至唐代开始才有了人为的加工制作,形成的中国的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1)在公元735年,官方修文书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将民间变革的茶字正式刊载录用其中,替代习用的荼。[茶]:字形简单,词义明确,易于区别,用以专指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茶这一植物(树木)。

2)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的问世,以及大量茶书、茶诗的涌现,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

3)专门贡奉给朝廷饮用的贡茶出现及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4)禅教的兴起有关(武则天信佛教),僧人认为茶的作用有三德:“一为提神益思、二助消化、三是不思淫欲”,故寺庙崇尚饮茶,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僧人们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加工茶,从而推动了寺院经济和茶叶的发展。

5)宋徽宗赵佶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在(公元1107年)亲自撰著茶书《大观茶论》,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绘就的【 文会图】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郁郁乎文哉”时代的真实写照,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6)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7)清朝(公元1644--1911年)年间: 六大茶类的兴起。

促使茶区的面积扩大,茶产业迅猛发展,茶作为饮料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普天下盛行品茶。使萌芽于晋代、南北朝茶文化得到了弘扬、发展,最终使原产于中国的茶成为国饮并走向世界。

11. 新茶与陈茶的签别

好饮茶的人讲究“茶要新,水要活”,一般认为要新茶、活水才能泡出好茶。新茶与陈茶的界限是:每年3月新茶上市以后,上一年的茶就是陈茶了。陈茶因贮藏时间长,内质发生变化,品质大多有所下降。对大多数茶来说,以新为好。但是这并非通例,因为也有一些反例,如龙井新茶在石灰缸中贮存一二个月后,比刚炒制的反而更觉清香;福建的武夷岩茶,隔年陈茶更加芳香馥郁,滋味醇厚;广西的六堡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北的茯砖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越陈越香”。鉴别新茶与陈茶的方法看

色泽----新绿茶青翠碧绿,陈绿茶色暗无光,新红茶色乌泽润,陈红茶色泽灰暗。 尝滋味----新茶滋味鲜爽醇美,陈茶淡而无味。 闻香气----新茶清香,陈茶低浊。

12. 高山茶与平地茶怎样甄别?

几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

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