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统计学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9 10 3000 7000 6.6 16.8 要求计算: (1)计算每人月平均销售额与利润率的简单相关系数。

(2)推断利润率对每人月平均销售额的回归直线方程。

(3)若某商店每人月平均销售额为2千元,试估计其利润率。 (4)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3. 已知: r。

4. 已知:的2倍,求相关系数r。 5.某公司所属8个企业的产品销售资料如下: 企业编号 1 2 3 4 5 6 7 8 产品销售额(万元) 170 220 390 430 480 650 950 1000 销售利润 (万元) 8.1 12.5 18.0 22.0 26.5 40.0 64.0 69.0 ,

,求相关系数

要求计算: (1)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额之间的相关系数;

(2)确定利润额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说明斜率的经济意义; (3)确定产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时利润额的估计值。 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成的数列,称为( ) A. 分配数列 B. 次数分布 C. 变量数列 D. 动态数列 2. 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动态数列的( )

A. 派生数列 B. 一般数列 C. 基础数列 D. 品质数列 3. 序时平均数是根据( )计算的

A. 动态数列 B. 统计数列 C. 分配数列 D. 指数数列

4. 在各种动态数列中,各指标值相加而有经济意义的是( ) A. 时点数列 B. 时期数列

C. 相对数动态数列 D. 平均数动态数列 5. 用来进行比较的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 ) A. 报告期水平 B. 中间水平 C. 基期水平 D. 最末水平

6. 1999年全国从业人员比上年增加629万人的指标是( ) A. 增长速度 B. 增长量

C.平均增长速度 D. 平均增长量

7.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各个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

A. 环比发展速度的挂乘积 B. 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 C. 环比增长速度的总和 D.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8. 已知某种现象的最末水平和最初水平,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采用( ) A. 最小平方法 B. 方程法 C. 累计法 D. 水平法

9. 编制动态数列的重要条件是其组成的每个指标值必须有( ) A. 可加性 B. 可比性 C. 连续性 D. 相对性

10. 某地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999年比1970年增长80%,比1990年增长25%,则1990年比1970年增长( )

A.55% B. 52.5% C.44% D. 105%

11. 我国人口 1999年未为12.6亿人,1953年末为6.05亿人,计算1953-1999年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率的算式是( )

A. B.

C. D.

12.某企业从业人员9月末2510人, 10月末2590人,11月末2614人,12月末2608人,则第四季度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 ) A.2614人 B. 2608人 C.2588人 D.2590人 13. 动态数列中的最末水平等于( ) A. 最初水平和总速度的乘积

B. 最初水平和定基增长速度的乘积 C. 平均发展水平乘以平均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水平乘以定基增长速度

14.我国人口 1999年末为12.6亿人, 若未来10年平均年递增9‰,2009年末人口将达( )

A. 13.78亿人 B. 13.66亿人 C. 13.91 亿人 D. 13.73亿人 二、多项选择题

1. 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其构成要素主要是( ) A. 现象名称 B. 现象所届时间 C. 指标名称 D. 指标数值 E.计量单位

2. 动态数列的种类有( )

A. 绝对数动态数列 B. 相对数动态数列 C. 平均数动态数列 D. 指标数列 E. 分配数列

3.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有( ) A. 指标名称应一致 B. 时期长短应相等 C. 总体范围一致

D. 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相同

E. 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一致 4. 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 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 增长量 E. 平均增长量

5. 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

A.时距扩大法 B. 移动平均法 C. 几何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E.季节变动分析法

6.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 )

A.

B.

C.

D.

E.

7.增长量因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 )

A. 累计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 C. 逐期增长量 D. 最末水平 E. 中间水平

8.下列的计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B.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C.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 D.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E. 累计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有( ) A.

B.

C. D.

E.

10. 已知一时期数到的项数、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便可推算出( A. 各期发展水平 B. 各期发展速度

C. 任一期水平与最初水平的比率 D. 最末水平 E. 最初水平

11.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 ) A. 总速度

B.定基增长速度-1

) C. 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D. 最末水平和最初水平之比 E.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三、填空题

1.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具有________。

2.根据动态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叫________,又称________。 3.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可以直接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这是由于时期数列具有________的特点。

4.发展速度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5.环比增长速度是以________为基期为计算的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以________为基期计算的增长速度。

6.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7.平均增长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

8.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现象所属的________,另一个是反映客观现象的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 时点数列

2. 平均发展水平 3. 发展速度 4. 方程法 5.季节变动 6. 序时扩大法 五、简答题

1.简述动态数列的种类。 2. 什么是增长量?

3. 什么是移动平均法?

4. 简述平均速度指标的意义。

5. 简述发展速度的种类及其关系。 6. 为什么研究长期趋势? 六、计算、分析题

1. 某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增加值(万元) 月末人数(人) 去年12月 230 130 1月 230 134 2月 234 138 3月 240 142 4月 274 144 5月 280 144 6月 300 148 要求计算:

(1)第二季度平均每人生增加值;

(2)第二季度平均每人生产增加值; (3)上半年平均每人生产增加值。

2.某公司人员资料(单位:人): 月 末 全部职工人数 非生产工人人数 12 240 30 2 260 24 5 280 18 7 290 20 9 300 8 11 270 14 12 220 18 要求计算:

(1)上半年的和下半年的生产工人比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