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鲁教版五四新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7鲁教版五四新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专题】阅读型.

【分析】将方程第一项(x﹣1)变形为|x﹣1|,设y=|x﹣1|,将方程化为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y的值,即为|x﹣1|的值,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即可求出x的值,即为原方程的解.

【解答】解:原方程化为|x﹣1|2﹣5|x﹣1|﹣6=0, 令y=|x﹣1|,原方程化成y2﹣5y﹣6=0, 解得:y1=6,y2=﹣1, 当|x﹣1|=6, x﹣1=±6,

解得:x1=7,x2=﹣5; 当|x﹣1|=﹣1时(舍去). 则原方程的解是x1=7,x2=﹣5.

【点评】此题考查了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分解因式法,弄清题意阅读材料中的例题的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6.【问题提出】如果我们身边没有量角器和三角板,如何作15°大小的角呢? 【实践操作】如图.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开,得到AD∥EF∥BC.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折痕BM 与折痕EF相交于点P.连接线段BN,PA,得到PA=PB=PN. 【问题解决】

(1)求∠NBC的度数;

(2)通过以上折纸操作,还得到了哪些不同角度的角?请你至少再写出两个(除∠NBC的度数以外). (3)你能继续折出15°大小的角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

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由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点P为BM的中点,即BP=PM,再根据矩形性质得∠BAM=90°,∠ABC=90°,则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PA=PB=PM,再根据折叠性质由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折痕BM得到PA=PB=PM=PN,∠1=∠2,∠BNM=∠BAM=90°,利用等要三角形的性质得∠2=∠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由EF∥BC得到∠4=∠3,则∠2=∠3,易得∠1=∠2=∠3=∠ABC=30°; (2)利用互余得到∠BMN=60°,根据折叠性质易得∠AMN=120°; (3)把30度的角对折即可.

【解答】解:(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 ∴点P为BM的中点,即BP=PM, ∵四边形ABCD为矩形, ∴∠BAM=90°,∠ABC=90°, ∴PA=PB=PM,

∵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折痕BM, ∴PA=PB=PM=PN,∠1=∠2,∠BNM=∠BAM=90°, ∴∠2=∠4, ∵EF∥BC, ∴∠4=∠3, ∴∠2=∠3,

∴∠1=∠2=∠3=∠ABC=30°, 即∠NBC=30°;

(2)通过以上折纸操作,还得到了∠BMN=60°,∠AMN=120°等; (3)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M上,则可得到15°的角.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27.如图①,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BC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BD.

(1)猜想、、这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若将图①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②,AB∥CD,AD、BC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AB交BD于点F,试问(1)中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3)试找出

S

ABD

,S

△BED

,S

△BDC

之间的关系式,并说明理

由.

【考点】三角形综合题.

【分析】(1)易证EF∥AB∥CD,则△ABD∽△EF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证得=

,同理

=

,两式相加即可得;

(2)由题意知,两直线平行是很关键的条件,要根据三角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找出关系,然后相加就得到结果;

(3)要用到第一问的结论,作出各个三角形的高,再把各面积用边表示出来,即可找到关系. 【解答】解: (1)

+

=

证明如下: ∵AB⊥BD,EF⊥BD, ∴EF∥AB,

∴△ABD∽△EFD, ∴∴∴

(2)成立.

=++

,同理==

+;

==

, =

=1,即(

+

)?EF=1,

理由如下: ∵AB∥EF, ∴

=

∵CD∥EF, ∴ ∴ ∴

+

=

+

=

+

=

+

=

=

=1,即(

+

)?EF=1,

=

(3)关系式为:

证明如下:

如图,分别过A作AM⊥BD于M,过E作EN⊥BD于N,过C作CK⊥BD交BD的延长线于K

由(1)可得: +=,

∴+=,即+=,

又∵BD?AM=S△ABD, BD?CK=S△BCD, BD?EN=S△BED, ∴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把线段的比进行转化是关键.同时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运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