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导游考试口试标准导游词之九 - 天坛题签二:圜丘坛建筑群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北京导游考试口试标准导游词之九 - 天坛题签二:圜丘坛建筑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京导游考试口试标准导游词之九——天坛题签二:圜丘坛建筑群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圜丘坛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

永乐年间初建天地坛,无圜丘坛。北京的圜丘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乾隆年间大规模进行扩建,至今已有450年的历史了。扩建后的圜丘被两道低矮的壝墙环绕,内壝墙为圆形,外壝墙为方形,应古人天圆地方之说。圜丘坛南面的棂星门的外神路偏东有一个汉白玉平台,这里是供皇帝祭天时临时休息,换衣服的地方,叫具服台。

圜丘坛周围四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这四个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用来赞美天的“四德”。

圜丘坛通高5.7米,通体铺以艾叶青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三层四出陛,每层台阶九级。圜丘坛三层台面的直径分别是:最上层为九丈(“一九”);中层十五丈(“三五”);下层二十一丈(“三七”);合为“一,三,五,七,九”阳数俱全。“一、三、五、七、九”相加为天数二十五,三层台面直径相加为四十五,寓意为“九五”之尊。

圜丘坛上层台面中心圆石叫天心石。人站在“天心石”上讲话有很强的共鸣效果,声音特别洪亮,好像与天在对话。围绕天心石共环铺9圈扇形石板,都为九或九的倍数。九为极阳数,用9的倍数递增,使之最大化,强调天的崇高、神圣。这些扇形石共378个九,共有扇形石3402块。

乾隆皇帝扩建圜丘坛,如何使圜丘坛的比例美观,体量合适?我国古代工匠用了两种尺寸:一种是周尺,测量水平尺寸;一种是用以测量垂直尺寸叫明清营造尺。这种度量方法配合使用称“鸳鸯尺”。美丽的圜丘坛就是用这种方法建造出来的。

内外壝墙之间东南方有燔柴炉、瘗坎各1、铁燎炉8只,东西棂星门各有2只(铁燎炉共12个)。它们是在皇帝祭天时焚烧祭品用的。燔柴炉烧的,是从正位幄次上撤下来的祭品。铁燎炉烧的,是从配位幄次上撤下来的祭品。瘞坎像一个巨大的盘子,是绿色琉璃瓦砌筑在地上,它是在祭天的时候,用于瘞埋牛尾、牛毛和牛血的,寓意祭天之时不忘祭地。内外壝墙间西南方立有望灯杆。在祭天的时候望灯杆上挂有望灯。祭天的望灯很大,高有2米左右,里面放5根巨大的蜡烛。在祭天的时候是起到信号灯的作用。由于祭天是在冬至日出前七刻(4点15到4点半),天还没亮。人们就以望灯杆的位置为坐标,望灯的升降为祭天仪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标志。

皇帝祭天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隆重的仪式。每年的祭天大典和祈雩大典都是在圜丘坛举行的。

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前三天,就要先到天坛斋宫内斋戒三天,然后再举行祭天大典。到了清朝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内建了斋宫后,斋戒仪式就改成了紫禁城内斋戒两天,天坛斋宫斋戒一天。皇帝在进行斋戒时要不问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进女色,不饮酒,不吃荤,不看病,不吊唁,不祭神扫墓等。陪同皇帝进程斋戒的官员人等也要这样,自己身体有病的,家里有丧事的,不准参加祭天活动。

皇帝整个祭天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祭天前举行“视神礼”;第二部分就是祭天仪式。祭天大典分九项仪程:燔柴迎帝神;奠玉帛;进俎;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祭天大典在举行时还要奏中和韶乐。

清代举行祭天大典时,在圜丘坛上要摆有幄次(小帐篷),分正位、配位、从位,共七组。正位在天心石稍北,里面放的是皇天上帝牌位。东西两侧的配位幄次是按照“昭穆之制”,放置已故皇帝的神牌,从位幄次共四组,位于圜丘坛的中层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北斗星、二十八星宿、周天星辰、风雨云雷等众神幄次。

正位、配位、从位前都有供桌,供桌上摆放有祭器,祭器里放有祭品。祭器的材料,明朝时是瓷器的;雍正时改称铜的;到了乾隆皇帝朝时,皇帝下诏说:“祭品宜法古”,分别根据用途不同材料改称了竹、木、漆、陶、铜、玉等。

皇帝在祭天的时候站在圜丘坛中层,向着北面“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的神牌位,进行跪拜。 平时 “皇天上帝”的牌位都是供奉在圜丘坛北面的皇穹宇。

皇穹宇是一座圆形院落。明嘉靖年间建,乾隆皇帝改建。“皇”指至高无上,“穹”指天,“宇”指殿宇。皇穹宇大殿是单檐攒尖顶,殿基为青石砌成的圆形须弥座,四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板。东、南、西三

面出陛,南面丹陛上雕刻“二龙戏珠”浮雕。

大殿内由8根檐柱和8根金柱环绕支撑,三层斗拱层层上叠,顶部中间有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地面中心石周围有九环扇形石。第一圈8块,其余块数都是以8的倍数递增。共360块。这里的8,代表的“八维”,也就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

皇穹宇殿内正中摆放着“皇天上帝”的牌位,东西两侧放着清代前八位皇帝的神牌。 院内东配殿中供奉的是大明神和星辰神牌;西配殿中供奉的是夜明神和风雨云雷等神牌。

整个院子的围墙又被称作做回音壁。当你站在东西配殿的正后方,面对墙壁大声讲话时,另外一面的人就可以听到你说话的声音。能产生回音的效果原因有三,第一围墙把这个院子围成了一个圆形,声音打到墙面能够折射;第二墙面非常的光滑,打到墙上的声音损失较小;第三墙上的瓦向内拢起,起到了拢音的效果。院内游人越少,回音的效果就越加的明显。

皇穹宇殿前丹陛上,从北往南数第三块石头叫三音石,当你站在这块石头上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音。 回音壁、三音石再加圜丘坛上的天心石。被称作天坛三大声学现象。这些声学现象并不是当初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而设计的,全部都是后人偶然间发现的。可见当时的工匠建造工艺之高,让我们这些后人都望尘莫及。

今日的天坛无论是从总体局部,还是建筑单体,都可以称的上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极具艺术价值,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天坛的圜丘坛建筑群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