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 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

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的作用。

? 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值的

1. 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

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括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

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

3. 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通过对资本循

环运动的考察,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 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

1.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自

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2.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

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

3.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

要手段是资本输出,即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器,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剥削、压迫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掠夺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最终为金融资本控制这些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

4.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

界,也即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国际垄断局面。

5. 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除了在经济领域瓜分势

力范围之外,帝国主义国家还采取政治、军事手段从领土上瓜分世界,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附属国。

? 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的根本方法

1. 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是由马

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它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去观察

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

?

?

?

?

3.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

义的两种倾向。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 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第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二者的共同错误是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

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

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什么是金融资本?金融寡头怎样实现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

1. 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

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 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

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

3.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

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金融寡头还可以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通过掌握舆论工具、新闻媒介来对社会生活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治。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总结、吸收前人优秀思

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因为他们没

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正好相反,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

?

?

?

1.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

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

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

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

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2.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

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

取得胜利。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2. 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一段时期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作

了进一步的论述和概括:在所有制上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并存;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简述阶级消失和国家灭亡的条件

1. 消灭阶级,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同时

也包括工人和农民作为阶级的差别。彻底消灭阶级,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彻底消灭了私有制,从而铲除了阶级对立存在的深刻经济根源,依靠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形成的剥削阶级将归于消失,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也将不复存在。

?

?

?

?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

统治工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全体社会成员都将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因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关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只有在阶级被彻底消灭的条件下,国家才能随着阶级的消失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从而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1.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 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

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物论的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1. 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

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 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

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3. 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以这样或

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

简述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1.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

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2. 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

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3. 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反过来

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就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2.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

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逐渐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他们互相联系和依赖,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有必要相互交换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所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