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课题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班主任专业化课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班主任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

首先,专业精神是班主任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在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中居于核心位置,主要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理想、专业情操。

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文中阐述了班主任专业化的新理念,提出“精神关怀是班主任劳动的核心内容”,他还列出了11条班主任有效工作必须遵循的要求,即“班主任教育信条”:尊重和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沟通;公正地对待学生;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建设良好班级共同体;关心、热爱学生;言教与身教结合;鼓励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形成班级教育合力;喜欢、热爱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专业情操包括:由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由于对班主任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也即道德情操。

其次,专业知识反映了班主任岗位所需要的智力支持,是班主任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以及有助于发挥班级群体教育功能、协调各方教育力量的社会学知识,尤其是道德教育、班级管理、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的原理与策略、团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再次是专业能力,和一般的教学人员相比,班主任在专业能力方面主要有组织和管理班级的能力(包括形成适宜的班级教育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优化班级文化、形成班级教育合力、人性化班级管理的能力等)、开展活动的能力、研究和指导个别学生的能力、与家长和任课教师沟通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等。

(2)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研究

首先,关于培训内容的研究。黄正平在《制度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保障》中指出: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班集体组建与管理、班级活动课程开发、班级管理心理学、家校协作方法与策略、班干部的培养、教室环境建设等。曾桂英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政策保障的几点思考》中指出:班主任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才能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的专业工作者。班主任的成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适应期、成熟期和发展期,因此,班主任的培训也应该根据这三个阶段的需求进行分层培训。第一阶段为适应期培训;第二阶段为成熟期培训;第三阶段为发展期培训。8

其次,关于培训方式的研究。郑江莉提出班主任校本培训要考虑:传统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系统型和分段型相结合;理论型和实践型相结合。基于以上“三结合”的原则,可通过: 67

6

7

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69—372 黄正平.制度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保障[J].班主任之友,2006(9) 8

曾桂英.班主任专业发展政策保障的几点思考[J].班主任,2007(6)

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以主题班会研讨课的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以班主任例会和专题会议的形式进行的校本培训;以竞赛、竞聘的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以沙龙、联谊会等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以带教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9

再次,关于校本培训机制保障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校本培训作为学校教师管理的一种操作系统,需要与之匹配的支持系统。要保证班主任专业化校本培训切实有效地进行,学校必须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保障机制:决策领导机制;培训培养机制;评价激励机制。

第四,关于校本培训意义的研究。《中学班主任校本培训研究》指出,校本培训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校本培训满足班主任个性化培训的需要,是将学校个性化培训要求和班主任个性化培训要求相结合的最佳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班主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仅适应了班主任教育的多元化、一体化的要求,而且在由诸多培训形式组成的班主任培训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校本培训是班主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机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把系统培训和非系统培训统一起来,最具有生命力。此外班主任校本培训也是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已有的研究表明,校本培训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素质,需要在班主任上岗前和在岗时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学校应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班主任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满足班主任的发展需求,在培训形式上体现多元丰富性,并注重培训效果的反馈,进而为培训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关制度的保障,从而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10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形成一套完备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校本培训方案。立足于本校的班主任发展现状,结合学校现有资源,了解班主任发展需要,创建出一套真正适合我校班主任发展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及相关机制。

2. 总结出相关文字材料,为以后的班主任培训提供素材。包括:班主任培训规范、考核细则、培训内容、班主任培训成果材料等。

3. 实现我校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对我校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的探求,促使班主任在教育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方面的提升。真正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910

郑江莉.基于校本培训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5(10)

曾佑云.立足校本培训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

(二)研究内容

1. 分析现有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研究,总结班主任专业素养和实现路径,为我校的校本培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立足我校现状,对我校班主任和学生的独特性进行探求,了解他们的发展状态及发展需要,为班主任培训提供现实依据。

3. 对我校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校本培训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制,进一步创建一套完整的校本培训方案。

4. 对校本培训对我校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调查,并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增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切实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经验总结法。使本研究既有理论性,又有针对性。

1. 通过文献研究,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梳理班主任所必需的专业素养及成长路径,了解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理论发展状况,总结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的现有成果。

2. 研究我校学生特点,以学生需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并通过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我校班主任的独特,了解我校班主任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要,总结我校优秀班主任的共性。进一步分析我校现有资源的可利用性,使有限的资源价值最大化。基本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及方案。

3. 通过访谈法深度了解我校教师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及时对我校的培训方式进行调整。

4. 在课题进行过程中不断反思,形成一种实践——反思——实践的模式,不断完善已形成的校本培训方案。

三、研究过程和实施

(一)我校班主任发展现状的分析

本研究立足于我校班主任的独特生态,在全面、深刻分析我校班主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套适合我校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培训方案。为此,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组对我校班主任教师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深刻挖掘我校班主任的独特性,力求使后期的培训更加科学、有效。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一方面,我们对全体班主任(共31人)

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全面了解班主任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我们对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共6人)进行深度访谈,对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我校班主任最为独特的几方面,具体如下:

1.班主任年轻化趋势的凸显

我校共有31位班主任,他们的年龄结构分布如下图:

图1 班主任年龄结构分布图

由图可见,30岁以下的班主任比例超过了60%,而40岁以上的班主任仅占6.45%,统计分析显示我校班主任平均年龄为28岁,这说明年轻班主任在我校占了很大比例,构成了班主任队伍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教师年轻、有活力、对工作有热情,但是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明显不足,访谈中也有年轻班主任表示在具体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得到指导。老班主任数量虽少,但是在长期的工作中表现十分出色,已经逐步成长为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班主任教师,如张君莲、郑平、李道洪等都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由此,如何使新、老班主任之间建立多元的沟通、互动形式,发挥老班主任对年轻班主任的指导作用,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2.班主任工作艺术相对欠缺

我校班主任在工作艺术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62.1%的班主任在应对学生问题时采取强硬态度。如:学生的课堂违纪现象、学生早恋问题、学生交往矛盾等。很多班主任对此采取强行禁止或严厉说教的方式。在这部分教师中,年轻班主任所占的比例高达83.1%,主要原因是年轻班主任很难在学生间的确立威信,采用严防死守的方式能够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长期下去,这种工作方式对于解决学生问题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负面影响,班主任工作缺乏艺术性成为我校班主任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

此外,我校班主任教师在处理班级常规管理中缺乏创造性。通过调查反应,大部分班主任都能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管理,也能够保障班级的正常秩序。但是,经过对班主任的深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