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考点1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8·吉林延边高考仿真模拟)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万年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岛上生存着700多种极其罕见的动植物,植物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株高2米,茎直立,肉质,较粗,表皮光滑褐绿色,茎基部膨大呈近球形,表皮灰色。叶互生,着生于分枝顶端,叶柄短,革质。左图为索科特拉岛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植物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考向 气候与植被的关系]据右图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旱雨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 D

解析 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叶柄短、革质等特点,这些特征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该岛气候特征是高温干燥。

2.[考向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 ) A.纬度低,地形复杂 B.构造运动强烈 C.与大陆隔绝时间长 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 C

解析 读材料可知,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万年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其拥有很多特有动植物品种。

(2019·浙江绍兴诊断性考试)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考向 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答案 B

解析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成土母质经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A项错误;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项正确;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项错误;富铝土的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4.[考向 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答案 B

解析 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读图可知,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故A、C两项错误;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B项正确;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项错误。

(2018·安徽芜湖5月模拟)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 900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该区域年平均气温为0.4 ℃,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夏季为开花季节最适宜光合作用的叶片温度为15~18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据此完成5~7题。

5.[考向 气候与自然带分布的关系]伴随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 )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高山针叶林 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 900米附近,喜光性强,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因此与之相伴随的植被,应该也适应海拔4 900米附近的地理环境。这里水分条件较好,不可能为高寒荒漠带,B项错误;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风力较大,不可能发育森林带,C、D两项错误;高山草甸,耐寒,耐大风,A项正确。

6.[考向 影响植被特征的因素]垫状点地梅生长季节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优点的原因有( )

①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内,补充水分 ②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 ③大风时,枝叶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 ④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 ⑤积雪覆盖,积雪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植物贴伏于地面,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因此在该地大风时,枝叶由于紧贴地面,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而且由于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因此具有抗风的作用;积雪融化时,融水渗入垫状物内,可以补充水分,具有抗旱的作用;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具有抗寒的作用。积雪温度低,枝叶不会温度高,排除⑤。结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

7.[考向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调查发现,与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相比,山坡相对平坦的4 500~4 750米处分布很少,其原因可能是( )

A.大气温度较低 B.大气降水较多 C.地面光照较差 D.地面风力较小 答案 C

解析 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高度区为海拔4 900米,该山坡4 500~4 750米处海拔相对低,大气温度相对较高,A项错误;“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说明垫状植物对水的要求较高,故若降水较多应有利于点地梅分布,B项错误;“具有很强的喜光性”,4 500~4 750米处垫状植物分布较少,说明该地有可能光照差,C项正确;垫状点地梅有抗大风的优点,因此风力较小不是影响该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019·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甲卷)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8~10题。

8.[考向 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海拔 C.热量 D.土壤 答案 A

解析 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故A项正确。

9.[考向 自然带的判断]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b为温带荒漠带 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 答案 C

解析 图示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髙,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

10.[考向 影响雪线的因素]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 ) 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 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