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10首古诗鉴赏笔记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10首古诗鉴赏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10首古诗鉴赏笔记

一、《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原文翻译】

山上的松树高高耸立,山谷的寒风瑟瑟作响。 这风声是多么强盛,这松枝又是多么刚劲!

此刻正是冰霜遍地天气严寒的冬天,但松树却仍旧终年端直挺拔。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理解记忆】

1、咏物诗。

2、作者刘桢: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3、字词注音:瑟瑟(sè) 罹(lí) 4、字词解释:〔从弟〕堂弟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罹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5、本诗主题: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品格。诗人在这里既赞美堂弟的品性,并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其实,也以次自勉。表现出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

6、古诗理解: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7、[理解题]

⑴《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⑵《赠从弟》中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品味名句】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 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情感提升】

《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1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 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原文翻译】

京城长安被三秦大地护卫着,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跟你离别的意绪啊不用说了,因为我们同是外出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存在,即使是远在天边也像近邻。 我们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那青年男女一样挥泪告别。 【理解记忆】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2、作者王勃(650—676) ,字子安,著有《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3、字词解释: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以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五津,四川岷江当时有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即指全国各地。 〔比邻〕近邻。

〔无为在歧路〕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意思是挥泪告别。 4、[理解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6、诗歌主旨

这是首送别诗,王勃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怀)及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7、诗歌赏析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城阙”,指京城长安;五津”,是杜少府要去

2

之地,“望”,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颔联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及诗人豁达胸襟。 颈联笔锋一转,凝练、鲜明地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也是千古佳句。尾联紧接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注: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情、景、理融为一体。前两联紧扣送别,记事写景,借景抒情;后两联是对朋友的劝勉。语言形象凝练,饱含深情并富有哲理。 8、补充资料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所以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试题精选】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2.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6、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请写出一句与其立意相反的送别诗。

3

7、(2003年连云港市题)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8、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9、“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5:B B C A C

6、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7、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8、诗写送别友人,但一反传统送别诗所表现黯然消魂的情绪,加然意识到羁旅的苦辛和离

别的孤独,但表现的却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境界开阔,特别是颈联,饱含友谊,蕴涵哲理,为一篇之警策,千古之名句。

9、不要、无须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 7.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