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言”;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上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

(1)世界汉语教学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和( )的影响。

A科技 B国家关系变化 C自然环境

(2)最早开始汉语教学的国家有日本、( )、越南等周边国家。

A朝鲜 B印度 C法国

(3)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

汉语仍属于( )。

A普遍教授语言 B非普遍教授语言 C重要教授语言

(4)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 )

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A汉学 B政治经济 C外交

(5)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 )发展的趋

势。

A学前 B大学 C中、小学

答案: (1) B

(2) A (3) B (4) A (5) C

第三章

8. 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启示: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该从听、说开始,首先要着眼于口头语言。

二、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启示: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从言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当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己掌握。

三、语言有生成性。启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启示: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

五、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启示: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课堂中要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要求学习者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或媒介语。

六、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启示: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七、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启示:语言是可以学会的;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到语言学习;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

(1)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应该从( )开始,首先要着眼于口头语言。

A听、说 B读、说 C读、写

(2)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 )为对象。

A言语 B语言 C第二语言

(3)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

A言语规则 B外语 C语言规则

(4)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 )的特点。

A知识课 B技能课 C文化课

(5)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 )。

A智商 B交际需要 C特殊生理基础

答案: (1) A

(2) A (3) C (4) B (5) C

9.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是语言研究的三大中心。

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为19世纪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莱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后来被封为语言学的“圣经”,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三、转换生成语法。代表人物乔姆斯基,他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的假说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四、功能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韩礼德,他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1)古代语言研究的三大中心是古中国、古印度、(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埃及

(2)提出语言的“谱系树”理论的是德国学者( )。

A琼斯 B施莱赫尔 C葆朴

(3)( )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转换生成语法 C历史比较语言学

(4)( )被封为语言学的“圣经”。

A《句法结构》 B《语言论》 C《普通语言学教程》

(5)韩礼德是( )的代表人物,他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功能主义语言学 C历史比较语言学

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B

10. 什么是语言能力?什么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是什么?

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它是由乔姆斯基提出来的。

交际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它是由海姆斯提出来的。海姆斯还进一步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1)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是由( )提出来的。

A乔姆斯基 B海姆斯 C索绪尔

(2)交际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 )、

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A感知世界 B传递信息 C发现自我

(3)交际能力是由( )提出来的。 A乔姆斯基 B索绪尔 C海姆斯 (4)海姆斯还进一步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 )、可接受性、得体性、

现实性。

A不可接受性 B社会性 C语法性

(5)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

能力、( )、策略能力。

A想象能力 B话语能力 C启发能力 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B

11. 什么是语言形式?什么是语言功能?成人语言功能有哪些?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为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是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

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掌握了七种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表达个体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他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观念功能—表达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交际功能—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话语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 (1)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为( )。

A语言规则 B语言体系 C语言结构

(2)( )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A语言作用 B语言功能 C语言能力

(3)以下属于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中掌握的功能是( )。

A工具功能 B观念功能 C话语功能 (4)( )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观念功能、交际功能、话语功能三种。

A索绪尔 B韩礼德 C乔姆斯基

(5)以下属于成人语言功能的是( )。 A工具功能 B控制功能 C交际功能 答案: (1) C (2) B (3) A (4) B (5) C

12.合作原则是什么?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提出“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一、质的准则—所说的话要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二、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而不要包含所超出需要的信息;三、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是有关的,要切题;四、方式准则—所说的话要清楚,有条理,简练,避免晦涩歧义。 (1)美国语言哲学家( )提出了“合作原则”。

A格赖斯 B格里姆 C利奇

(2)孩子吃了苹果,却对妈妈说:“不是我吃的。”这句话中的孩子违反了合

作原则中的( )。

A量的准则 B质的准则 C方式准则

(3)甲问乙:“你明天的飞机几点起飞?”乙说:“大概是明天上午吧。”对

话中的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

A质的准则 B方式准则 C量的准则

(4)甲问乙:“你明天来吗?” 乙说:“你这个人真好。”对话中的乙违反了

合作原则中的( )。

A量的准则 B方式准则 C关系准则

(5)甲对乙说:“明天派车去接三个医学院的学生。”这句话中的甲违反了合

作原则中的( )。

A量的准则 B方式准则 C关系准则

答案: (1) A (2) B (3) C (4) C (5) B

13.礼貌原则是什么? 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人们常常出于某种礼貌或其他目的,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言外之意让听话者去领会。对此,英国学者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一、得体准则:在会话中尽量让别人少吃亏,多得益;二、宽宏准则:在会话中尽量使自己少得益、多吃亏;三、赞许准则:在会话中对别人少贬低、多赞许;四、谦虚准则:在会话中对自己少赞许,多贬低;五、赞同准则:在会话中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六、同情准则:在会话中尽量减少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