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如死如弃如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焚如死如弃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焚 如 · 死 如 · 弃 如

——读《周易·离》篇随笔 张 毓 梁 士 强

关键词: 生死 离恨

《离》这篇文章,是《周易》上经30篇文章的最后一篇。它主要讲两个光明要分离、离别,往来关系断绝。生死离恨,要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周期性演变的基本规律了。像“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之灾,对人来讲,谁遇到也没有办法。别看天地之大,到此时,确实已无容身之地。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场景,却又无可奈何!

对《周易》这本书,由于古今的呼读方法不同,也就产生了分歧。一是古人对“离”的认识、解释;二是《离》篇本身要讲的内容。特别是在古老的“象辞”、“彖辞”中,都把“离”当作“丽”。这样,它就变成了:离为火,离是火。上下、前后都是火。火连着火,火挨着火。两火放出的光明继续发挥作用,就能光明磊落照耀四方。可是,“离”与“丽”是不可以同音同义相互替代的!

丽,美好、美妙、华丽而有光彩,雄壮而美丽。又当成群、成对。 离,分离、别离、相背、背离,往来关系断绝。

那么,《周易》在《离》篇中,为什么要提出、表现这么个奇怪的问题呢?这就需要从《周易》的谋篇布局和内容编排谈起。《周易》共64篇文章,上经30篇,主要讲天地与人生;下经34篇,主要讲

繁衍与发展。上经的《乾》、《坤》两篇,是全书的总纲,乾象征天,坤象征地。而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被比喻为龙!龙是会变的,唯变适所者,龙也。龙会变,人也得会变啊——唯变适所者,胜!上经从《屯》、《蒙》两篇开始,讲人生奋斗的目的与价值的实现——掌控生活中的基本规律,认识困难、分析困难、分解困难和战胜困难。为此,它在《蒙》篇中提出,人必须借助教育,站在前人的肩上登高远眺,看准方向和目标,才能设法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上经所揭示的那些个人类社会中周期性演变的基本规律,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有意还是无意,在历史生活中却是一再重复而未断。

上经是30篇文章。但在第29篇《坎》这篇文章中,对下篇《离》的内容却埋下了伏笔。按照《周易》的呼读方法,“坎”是水,上下前后都是水,水连着水,水接着水。前面的水,填平坑坎,越过险滩,绕山穿谷,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闯开道路,后面的水才波澜壮阔,滚滚向前!以物喻人。对人的培养、训练,就是要学习认识困难、分析困难、分解困难、战胜困难。如果像《坎》篇“上六”所讲的:“系用徽墨,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那样,想想看:三年想不出一个解救的方法,救不出人,脱不了险。这是不是凶多吉少,就得等着生死离恨,听天由命了。

处在分离、背离时,只要利益功用正当,同样可以畅通无阻。关键在于有无选择余地,有时身家性命不由自己,就不好办了。

我们认为,《离》篇讲的生死、离恨,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生与死,在生活中做主的是人而不是命。像“初九,履错然,敬之,

无咎。”人在社会中开拓前进,谁敢保证自己一贯正确,永不走错路,永不办错事呢!如果错了,有人提个醒,或警告一声,改了就好。如果将错就错,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再一种情况,就是处在分离、别离时,自己应当有个老主意,不管他人如何,自己认定的奋斗目标不能变。这就应当像“六二,黄离,元吉”那样。在农耕社会,特别是在商周时期,他就认清了一条路——紧紧扑在自己可爱的黄土地上永不分离。这一目标,从一开始就伟大、吉祥!因为在农耕时代,土地就是人的命根子。皇家占有了土地,就占有了天下,百姓人家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的资本。在当时,商朝实行的是“十税一”。即70亩土地中有七亩是“公田”,其余是“私田”。周朝实行的是“九税一”。即90亩土地中有九亩是“公田”,其余是“私田”。积极鼓励人们把命与黄土地拴在一起。因此,谚语中就有:“当官的钱是眼下钱,买卖钱一百年,种地的钱是万万年。”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做主的人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变化,才能走上生存之路。同样,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爱必有所弃。这就像人们常说的:“饿死百事通,饿不死一门精。”任何有成就的专家、学者,都是在本专业中有所选择后,才又登上高峰的!种地也一样。

第二,人与环境的关系,有时可以选择,有时无选择条件。于是酸甜苦辣,悲欢离恨,就是生活中的存在。像《离》篇中讲的:“日昃之离,不击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处在分离、别离时,把一个日薄西山、丧失了劳动力的耋耄老人剥离出来,吃什么呢?怎么样生活?他不能面对着盛有饭菜的瓦盆、击节称赏而歌唱,却孤独一人

在悲伤叹息!凶险啊,怎么办?能长久吗!这是人生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其次,就是祸从天降的“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多悲惨啊!把他扔到火里,还要烧死他。烧死了还不解恨,还要把他的骨头或骨灰扔弃荒野。您说,人与人究竟有多少仇恨,竟恨到如此地步。

按照《周易》的呼读方法,“九四”是君王身边的大臣或宰相。他们为什么会遭到如此悲惨的下场呢?历史资料显示,唱戏也常唱:“伴君如伴虎,如羊伴虎眠。触犯龙颜怒,四肢不周全”。历史上,君王身旁的重臣、宰相等是最难干的。像商朝初时的伊尹,商纣王时的比干、闻太师,包括其近臣、亲属箕子在内,都没有好结果。这就像传说讲的,宰相难当,近臣难干。好事都是君王的,错误都是宰相等人造成。在《东周列国志》中,像吴起、商鞅、李斯等,也都没有好结果。类似情节,历史也还在不断延续。就是蒋介石身边的陈布雷,也没有好结果。

再一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周易》论述了:“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这么个冷酷的怪事。按照《周易》的呼读方法,“六五”,是身居君位的皇帝。处在分离、背离时,皇帝怎么就会哭得鼻涕眼泪、像大雨滂薄汇成了江河之水那样呢?而且还忧愁悲哀,叹息伤感不止。此情此景,怎么还能构成“吉祥”?!

这就使人联想到夏、商两朝末代君王的下场。《周易》讲的是,揭示人类社会中周期性演变的基本规律。周以前的历史是“家天下”,改朝换代是天子换姓,时代更名。商汤灭夏桀,与周武王姬发灭商纣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