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能。(荀子?非十二子)

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3、萁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4、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5、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7、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10、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11、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五、指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词性,并说明其用法:

1、广起,夺而杀尉。(史记·陈涉世家)

13

2、(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中山狼传)

3、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史记·项羽本纪)

4、重足而立,侧目而视。(史记·列传)

5、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史记·廉蔺列传)

6、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史记·项羽本纪)

7、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不告。”(论语·宪问)

8、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

9、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10、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1、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史记·魏武列传)

12、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白居易:重赋)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14、(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16、入乎耳,出乎口。(荀子·劝学)

1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是被动句的,指出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被动句?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4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许行)

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6、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七、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齐桓公伐楚)

3、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4、大宛闻漠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张骞传)

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6、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论语?季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实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实行这个动作。如: “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句中的“起”,是指华元使子反起。“起”,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2、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属于主观看法。结构上是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上宾语。动词本身无此种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我”,意思是“以我为美”,这是妻子的主观看法,邹忌本身没有变化,“美”就属于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指在古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前置。这主要是指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否

15

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 4、辅助性的代词:古汉语中,“者”和“所”这两个字都有一定的称代作用,因此从马建忠开始,许多语法学家都把它们归在代词中。它们虽然都有指代作用,但是却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份,必须放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作为句中的一个成份,因此把它们叫做辅助性的代词。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加以分析。 1、“君”,名词用如动词。标志:用在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2、“兵”,名词用如动词,是“(用刀)杀”的意思。标志:它前面有助动词(能愿动词) “欲”和它相结合,后面有代词“之”作宾语 3、“衣冠”,名词用如动词,标志:是“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的意思。连词“而”连接前后两个动词,表示一先一后两个动作。 4、“生”,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标志:后面有“死人”作它的宾语,是“使??生”的意思。 5、“师”,名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标志:后面有“大国”作它的宾语,是“以??为师”的意思。 6、“饔飧”:名词用如动词。。标志:名词和动词之间用“而”字连接。 7、“火”:名词用如动词。标志:“火”字前面有副词“再”。 8、“蹄”:名词用如动词。标志:“蹄”字后面有代词之。 9、“衣”,名词用如动词。标志:“衣”和后面的“褐”连用,构成动宾关系。 10、“将”:名词用如动词。标志:“将”字前面有能愿动词“能”。 11、第二个“门”字:名词用如动词。标志:本句为叙述句,“门”字后面有“焉”字作补语。 12、“农”:名词用如动词。标志:“农”字前面有副词“不”。 13、“军”:名词用如动词。标志:“军”字后面有介宾词组“于庐柳”o 14、“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标志:“穷”字前面有能愿动词“能”。 15、第一个“门”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标志:“门”字后面有介宾短语“于桐门”。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和动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 1、“猱”、“鸷”,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象猿猴一样轻捷地前进”、“象鸷鸟一样勇猛地搏击”。 2、“父”,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意思是“把朱家当做父亲一样来奉事”。 3、“鱼”、“燕”,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象鱼儿一样地游动”、“象燕子一样地筑巢”。 4、“草”、“露”,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意思是“在草莽中奔走”、“在露天下过夜”。“日”,时间名词用作状语,用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有“日日”的意思。 5、“还”,动词用作状语,表示“走”的方式。意思是“回过身跑了”。 6、兄: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似地。

7、山、谷: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山土、到深谷o

8、夜: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夜里。狐: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像狐狸似的。

9、蚕: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像蚕吃桑叶似地。

10、师: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待老师那样。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