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诬:古:用假话欺骗。 今:诬陷。 4、“丈人”,句中义:老人。今义:妻子的父亲。 5、“爪牙”,句中义:武臣。今义:走狗,帮凶。))

八、辩析下列句子中的同义词(划线的字)间的差别。

1、疾、病

(1)“婴疾甚,且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韩非子·初见秦》) 2、人、民:

(1)“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3、恭、敬

(1)“相国年老,素恭谨。”(《史记·肖相国世家》) (2)“又覩亮奇雅,甚敬重之。”(《三国志·蜀书》)

((1、疾 病:在表示身体不适、有毛病时,两词为同义词。但病轻为“疾”,如例一“疾”,为一般的生病。病重叫“病”,且“病”还可以表示受伤重、筋疲力尽;如例二“病”,表示受伤重。

2、“人”是相对于兽类而言的,是指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适用范围很大。“民”的外延比“人”窄,是特指“人”中愚昧无知的一部分,也指不做官,被统治的对象。适用范围小。 3、“恭”、“敬”:在有礼貌、不怠慢方面,词义相同,但“恭”,侧重在外貌,“敬”,侧重在内心。))

九、名词解释:

1、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偏义复词 十、简答题:

1、什么是词的引申意义?词义引申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怎样? 2、什么是联绵词?

3、由分析字形结构来掌握词的本义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4、什么是复合词?请简述复合词的组成。

九、名词解释: 1、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偏义复词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基本意义,一般而言是指它的“造字本义”,也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出来的意义。词的引申义:是指由本义衍生发展出来的意义。

9

2、偏义复词:指某些以同义或对义形式构成的合成复合词,在使用中词义只偏在其中的某个义项上。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句中“兴亡”这个合成词,词义偏在“亡”上。 )

十、简答题

1、词的引申意义:指的是由本义衍生发展出来的意义。

词义引申的基本方法有:(1)辐射式:就是由一个中心义向不同的方向引申,呈辐射状。(2)链条式:就是由本义引申出一个意义,再由这个意义引申下去,一环套一环地引申。总的说来,多数情况下,在词义的引申过程中,这两种方式,即“辐射式”和“链条式”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语言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词义也随着社会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词义的引申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既是客观事物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思维日益发达的反映。但这种发展的情形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这是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和倾向。

2、联绵词,是指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来讲的单纯词。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迭音联绵词:由两个相同的音叠加而成。迭音联绵词单个词素不表义,相迭后才表义,且意义和原来的单个词素义不尽相同,甚至截然不同。 (2)双声叠韵联绵词:

迭声:指声母相同。如“恍惚”、“玲珑”、“参差”等。迭韵:指韵母相同。如“扑朔”、“阑干”、“缱绻”等。其他:指双声叠韵以外的联绵词,如“跋扈”、“狼藉”、“旖旎”、“扶摇”等。 从联绵词的特点看,它已突破了汉语的表意的特点,成为纯粹表音的文字,如果硬搬“六书”,从字形结构去理解联绵词的意义,就会造成错误。如“委蛇”,悠闲的样子;“玄黄”,病病怏怏的样子。

3、 由分析字形结构来掌握词的本义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古汉语中,一般一个字只代表一个词,在这种情况下,求得字的本义,也即求得了词的本义。而从分析字形结构入手,我们就能找到造字之初所赋予字形的意义。一般情况下,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这就是造字时的本义。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守,这就是: 首先要分析字形。这是了解本义的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必须有语言资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离开语言资料,只作单纯的形体分析,很容易变成主观的臆测。 4、什么是复合词?请简述复合词的组成。

复合词,又叫合成复音词,由两个词素构成的合成词。

复合词的组成:指组成复合词的两个词素往往有对义、近义、同义的关系。 a、同义并列复合词:如:社稷、干戈、乏困、跋涉、瞻望 b、对义复合词:如:得失、缓急、异同、利害、生死等

10

C、固定复合词:如:寡人、君子、布衣、执事、将军、春分等。

d、加词头、词尾的复合词:如:有周、老彭、阿母、惠然、莞尔、沃若等。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宾语前置

4、辅助性代词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加以分析(主要分析其原来的词性、活用后的词性及其活用的标志)。

1、晋灵公不君。

2、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3、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列子·说符)

4、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5、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史记·赵充国列传)

6、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许行))

7、再火,令药熔。(沈括《活板》)

11

8、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9、许子衣褐。(《孟子·许行》)

10、陛下不能将兵。(《史记·淮阴侯列传》)

11、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公羊传·宣公六年》)

12、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13、晋师军于庐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5、庚午,围宋,门于桐门。(《左·传襄公十年》)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和动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

1、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

2、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史记·游侠列传)

3、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丘迟·与陈伯之书)

4、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

6、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7、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8、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9、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10、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史记·田单列传》)

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号的词的词性和用法,并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