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古代汉语阶段测试题(文字、词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以能产性最高。

3、“隶变”对汉字演变的影响怎样?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即隶变,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隶书笔画方折,改变小篆圆转的书写特点,小篆中有一些近似实物图形的字,到隶书中已经变得完全不象了;偏旁的书写方法和位置更加固定,并把一些近似的偏旁加以归并,总之,“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从此,方块字定型,延续至今。隶书与现在通行的楷书接近,与甲骨文、金文等有很大的距离,与小篆也很不相同。

但是,“隶变”一方面使汉字从复杂变为相对简易,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另一方面,由于“隶变”彻底改变了汉字的象形的面貌,搞乱了某些汉字的形体,(如偏旁的合并),这就使得“六书”在很多情况下无从说起,从而增加了汉字由形而知音知义的难度。 4、通假与假借有哪些区别?

(1)“六书”的假借,是指“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是指语言中的某个意义,本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如“所”,《说文》:“伐木声也。从斤。”后假借为助词。假借字的意义与本字义无关。 非“六书”的通假,是指本有其字,仓促之间想不出正字,就依照声音(同音或音近)借用别的字。如上举“名列前茅”,借用“茅”来表示“旄”。

通假和假借的共同原则是,都按同音或近音借用。

(2)在使用中,假借不牵涉到形体的改变,如“然”,本义“燃烧”,借用表示“这样,那样”的意思。而通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在形体上发生替代的现象,即本字形体被通假字形体所更换。如“李广材气,天下无双。”本字“才”被通假字“材”替代。

(3)假借字使用具有必然性,而通假字使用具有偶然性。假借字产生,是因为古代词多字少,只能利用一个原有的字形表示一个新的意义。通假字的使用则是因为,一是偶然写了音同、音近别字,二是后人继承前人的用字习惯。(4)假借字具有恒定性,而通假字具有临时性。假借字一旦产生,往往约定俗成,被固定下来。 5、简述汉字演变发展过程中的两大段落。

汉字发展可分为两大段落: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这是古文字阶段;从隶书到楷书到现代简化字,是今文字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小篆的使用和隶书的出现。

(1)小篆:这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第一是线条化,确立了汉字符号性的特点。第二是统一化,把偏旁统一起来,为汉字定型打下了基础。第三是定型化,确立每个偏旁在汉字形体中的位置,不能随意颠倒,不能用其他偏旁代替,基本上做到了定型化。由甲骨文发展到小篆,是汉字字体演变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汉字书写形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离开象形的特点。小篆统一了古文字,并为方块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小篆是承上启下的字体。

(2)隶书: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即隶变),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笔画方折,小篆中有一些近似实物图形的字,到隶书中已经变得完全不象了;偏旁

5

的书写方法和位置固定;“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从此,方块字定型,延续至今。隶书与现在通行的楷书接近,与甲骨文、金文等有很大的距离,与小篆也很不相同。 词汇部分

一、判断题:

1、在词义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凡是不属于扩大、缩小的,都可以看作转移。 2、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词的原始意义。

3、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这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

4、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也是词义发展的一般趋势。

5、我们只要分析字形,不必要有语言资料加以佐证,就足以分析了解词的本义。 (1对;2错;3对;4对;5错)

二、选择题:

1、在“文臣不爱钱,武臣不爱死。”一句中,“爱”的意思是( )。 A、喜欢 B、亲爱 C、吝啬 D、喜爱 2、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双声联绵词的是( )。

A、窈窕、饥谨 B、踌躇、倜傥 C、望洋、狼狈 D、狼狈、匍匐 3、下列各组词语的词义,比起本义来,属于缩小的是( )。

A、菜饭的“菜” B、睡觉的“觉” C、宫室的“宫” D、泥水匠的“匠” 4、在“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一句中,“写”的意思是( )。 A、写作 B、描写 C、铸刻 D、描画

5、《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云:“多行不义必自毙。””句中“毙”的意思是( )。 A、倒下,引申指失败 B、被枪毙 C、死去 D、通“弊”。 6、“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句中“文章”的意思是( )。 A、作品 B、政策法令 C、小说 D、泛指写下的文字 (1c;2b;3c;4c;5a;6b)

三、解释下面带划线部分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在句中用的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作”

①“舍瑟而作。” (《论语》)

②“周室微而五伯作。” (王符《潜夫论》) ③“述而不作。”(《论语》)

6

④“作舟以行水。 (《周礼》》)

(①本义。指“起立”。 ②引申义。兴起。③引申义。创作。④引申义。指一般的创制、制造。) 2、“错”

①错刀以黄金错其文。 (《汉书·王莽传》) ②譬如四时之错行。(《赤壁之战》)

③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杜甫《释闷》) ④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①镶嵌。本义。 ②交互、更迭。引申义。③差错、错误。引申义。 ④通“措”,放置。通假义。)) 3、“文”

①“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楚辞·九章·橘颂》) ②“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文心雕龙·情采》) ③“文之以礼乐。” (《论语》)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①引申义。指几种颜色相错杂的花纹。②引申义。“文辞”。③引申义。“文饰”。④引申义。掩饰过错。)) 4、“绝”

①“绝头刳腹。”(《韩非子·内储说上》)

②“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史记·滑稽列传》》) ③“必绝其谋。” (《战国策·秦策四》) ④“绝圣弃智。”(《老子》)

((①引申义。指一般的其他东西的断绝②本义。指把丝绳弄断。③引申义。为抽象的断绝。④引申义。为抛弃。))

四、解释下列划线的字的意义,并指出在句中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巫山·巫峡》) 2、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起义》) 3、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孙膑》) 4、烈火而焚之。(《钴姆潭西小丘记》) 5、九月叔苴。(《诗经·七月》) 6、譬众星之环极。(张衡《西京赋》) 7、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老子》) 8、横术何广广兮?(《汉书·燕剌王旦传》) 9、有美玉于斯。(《论语·子罕》) 10、消息盈虚。(《庄子·秋水》)

7

((1、“行”,出嫁。引申义。 2、“被”,通“披”。假借义。 3、“书”,写。本义。 4、“烈”,把火烧旺。引申义。 5、“叔”,拾取。本义。(6、“极”,特指北极星。引申义。 7、“狂”,本指狗发疯,此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狂乱。引申义。 8、“术”,《说文》:“术,邑中道也。”指道路。本义。 9、“斯”,本义把木柴劈开。此假借为代词,指“这,这里。”假借义。 10、“息”,本义呼吸,喘气。此引申指滋生、增长。引申义。))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

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左传?桓公二年》) 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五蠹》)

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消息:消,减少;息,增加。两个单音词。 2、革命:革,变革;命,天命。两个单音词。 3、国家:国,周代诸侯国的封地;家,周代大夫的封地。两个单音词。4、寻常:两个单音词。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常5、妻子:妻子和孩子。两个单音词。 ) )

六、指出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上》) 5、“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庄子·盗跖》)

((1、非常:复合词。“不是一般的”。 2、存亡:对义复合词。词义偏在“亡”(灭亡)。 3、劳劳,依依:单纯词。是迭音连绵词。劳劳:忧愁的样子。依依:留恋惜别的样子。 4、逡巡:同义复合词。逡,徘徊的样子;巡,来回地走;逡巡,往来、徘徊。 5、“是非”,对义复合词。只用“非”义。 ))

七、写出下列各词古今词义的最主要的不同点:

1、“窃人之财犹谓之盗。”的“盗” 2、“惟此党人之不谅兮。”的“谅” 3、“非愚则诬也。”的“诬”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的“丈人”。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中是“爪牙”。

((1、盗(名词):古:偷窃。 今:强盗。 2、谅:古:诚实。 今:原谅、料想。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