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根据地教育,普遍建立了各种夜校、半日制学校、补习学校或识字班。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着力培养各方面的干部和专门人才。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三次“左倾错误”取得统治地位:

一、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二、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认为中国革命进入高潮。 三、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一、党内一直存在近乎拼命的冲动,没能从思想上认真清理。 二、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 三、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王明的全力支持。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共产党又一次陷入困境。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31年11月,赣南会议,在“国际路线”的旗号下,对根据地对方面进行批评,矛头直指毛泽东。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占领根据地北大门广昌。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被迫转移,第五次围剿失败。

就革命力量自身原因来说,这是左倾错误进一次发展的恶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

1934年12月,蒋介石调遣重兵,向湘西方向转移,在这紧要关头放弃原有计划,贵州挺进。随即,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

29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 会议内容: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会议意义: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成为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集中北上,相继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同红十五军团会合。 至此,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实行了战略大转移。

张国焘南下途中,公然于10月5日另立“中央”。 又不得不于1936年6月6日宣布取消另立德“中央”。 长征的伟大意义:

一、粉碎国民党的围剿,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二、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条件。 三、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五、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两次失败中两次崛起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时期。

这两次失败和崛起分别是,大革命的失败和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第五次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0

在日本长达14年侵华战争中,日军掠夺中国人民财产、屠杀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包括日本在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1935年,向中国政府提出华本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日本策划五省防共自治运动。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

1936年8月,日本参谋部制定《昭和十二年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要有全面战争的准备。

1937年7月,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

1938年10月,日军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作为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重要一步。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实行军事殖民统治。

早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台湾实行了长达了50年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

31

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大同”。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一些地方傀儡政权。 1938年12月,汪精卫叛国投敌。

1940年3月,在日军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第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 1934年6月,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6年2月,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广大的工人、农民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932年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抵抗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支援他们。 1933年5月,冯玉祥成立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 1933年11月,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起抗日反蒋事变。

1934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国共第二次合作

3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