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电子对抗技术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空间电子对抗技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元,该项目以原导弹防御局的克莱门汀-2(Clementine-2)项目为基础,美国空军预算显示,实验卫星系统计划与专门研究激光和微波武器的先进武器技术有关;而且,有关的卫星载荷计划包括对空间态势感知与进攻性/防御性空间对抗任务的研究,因此该计划可能发展成为天基动能/定向能反卫星计划。 (2)自主纳卫星守卫者(ANGELS)项目

自主纳卫星守卫者计划提供局部的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并为主卫星提供“异常特性描述”。美国空军2009财年的预算文件认为,应把该项目描述为“探测直 接上升的或同轨道的飞行器”而开发的“主动及/或被动的威胁预警遥感器”。自主纳卫星守卫者项目所开发的能力也可能用于反卫星武器。 (3)微卫星验证科学技术试验计划(MiDSTEP)项目

2009财年微卫星验证科学技术试验计划的预算为800万美元,将研究先进技术、能力和空间环境特征。这些研究是验证用于高性能轻型微卫星一系列先进技术所需要的。其验证的机动能力可以为反卫星武器提供动力,同时使基于微型卫星的反卫星武器将更加难以被探测和跟踪。 (4) 微电空间推进(MEP)项目

微电空间推进项目于2005年启动,旨在验证灵活、轻质量、高效、可升级的微推进系统,以催生新一代快速、长寿命、高灵活、高机动性的1~100kg的新卫星。该技术使卫星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可用于直接命中并撞击毁伤目标卫星,或接近目标卫星后利用定向能载荷破坏目标卫星。 4.3 空间电子对抗系统技术趋于系统化

在现在信息一体化的环境, 单兵作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指争的需要,这时,各国又都将目光投向了系统化式的防御技术。卫星的一体化一是用多颗小卫星组网形成系统来代替单颗大卫星, 提高其生存和抗毁能力。 开发以纳米卫星为主的新型微型卫星技术形成系统化防御措施。 纳米卫星的特点是小而精,体积只有麻雀般大小,重量非常轻, 用一枚小型火箭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及至上千颗这样的卫星。二是发展星上电子信息的互联技术研究, 努力建成星间通信联络系统。在空间通信网络的发展中,发展星上链路和星上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将使卫星成为空间数据交换中心, 组成星间通信联络系统,从而尽可能减少与地面设施发射、接收的次数,以及对地面的依赖性,提高空间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4.4临近空间电子对抗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

临近空间(near space)就是距地面20~100km所包含的空域,临近空间拥有着大气平流层区域(距地面18~55km的空域)、大气中间层区域(距地面55~85kin的空域)和小部分增温层区域(距地面85~800km的空域),纵跨非电离层和电离层(60km以下为非电离层,60~1000kin为电离层),其绝大部分成分为均质大气(90km以下的大气)。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原因,临近空间一直没有得到

太多的重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临近空间内的空气非常稀薄,多数固定翼飞机都不能在其中飞行,而卫星由于受重力作用过大,难以维持其飞行轨道。当然还有气温极低、严重的臭氧腐蚀和强烈的紫外线破坏等不利因素。

临近空间比太空低很多,到达那里的难度、费用和风险小得多;临近空间比“天空”高很多,“站得高看得远”,在那样的高空中通信、遥测、情报、侦察和监视等肯定大有作为。临近空间气象状况比“天空”要简单得多,雷暴闪电较少,也没有云、雨和大气湍流现象。近几年来临近空间的战略价值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

五、总结

空间电子对抗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子对抗。

空间是现代信息化战争双方争夺的制高点, 空间电子对抗对战争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 目前,空间电子对抗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预计其发展速度将非常迅猛, 我们必须具有国防安全意识,从开始就重视电子对抗。要汲取早期雷达发展的经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电子对抗措施的雷达在战场上只是一堆废料。我们过去的鑫诺卫星是没有设防的,因此境外法轮功不法分子就对我们进行攻击, 这些历史经验我们应引以为鉴。 (2)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空间电子对抗的特点。

作出长远规划,突出重点,搞好顶层设计和基础技术,发展我国空间电子对抗技术。空间电子对抗措施是多样的,技术是复杂的,花费是巨大的,是动态发展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搞对抗技术,对方必然搞反对抗,不能样样都搞对抗,不能一劳永逸。要从战略观点出发,抓住重点,攻其关键的、核心的装备,打其要害,攻其不防,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发展现代空间电子对抗,占领信息化战争的空间制高点。

参考文献:

[1]戴清民.信息作战概论.解放军出版社.2001.10 [2]曹福成.21世纪太空战.未来出版社.1999.10

[3]齐胜利.空间电子对抗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电子对抗.2003.04 [4]皱逢兴.电磁兼容技术[ M ]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5]张履谦.现代空间电子对抗.大众科技报.2008.4.20 第A02版 [6]吴勤.美军空间对抗装备与技术新进展.国际太空.2010.1 [7]梁百川.临近空间电子对抗研究.航天电子对抗报.2009.1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