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14年高中一年级学年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荆州市2014年高中一年级学年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荆州市2014年高中一年级学年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由学生保存。

本科目考试时间:2014年6月28日上午8∶30~11∶00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HTSS〗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脊髓/编辑 捉摸/卓绝 夹道/脸颊 残羹冷炙/少不更事 B.蹂躏/赁屋 炮烙/庖丁 旗杆/干禄 道义相勖/殒身不恤 C.诽谤/绯红 夙愿/漱盂 弥望/弭谤 义愤填膺/绿草如茵 D.纤细/籼米 纳罕/宸翰 攥住/赚钱 敛声屏气/屏息以待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凄婉 切蹉 万户侯 毁誉共之 B. 钮扣 怨府 倒计时 白浪滔天 C. 噩耗 峰巅 照相机 衣衫褴褛 D. 厮打 帐簿 俘获物 各执己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充满了诗意。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 得红艳艳的野草, 像是满山红杜鹃。

(2)穿行远安,一路美景,让人 :绿绿的山林,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远安就像一名待嫁深闺的少女,假以时日精心 ,定会出落得国色天香。

A.染 几乎 目不暇接 装扮 B.浸 简直 应接不暇 妆扮 C.染 简直 目不暇接 妆扮 D.浸 几乎 应不暇接 装扮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届中非民间论坛本着“分享经验、深化合作、付诸行动——中非人民共同实现减贫脱困的目标”为主题,回应了中非人民的共同关注,必将密切中非人民传统友谊。

B.关于城市内涝的原因,公众已有基本共识:一方面是因为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加重了暴雨的危害;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城市管理者过于重视“面子”,忽视了“里子”。

C.除大量证人传召外,控辩双方也动用了超豪华的律师阵容对抗,或将成为香港历来涉及官员层级最高、讼费最高昂的刑事审讯。

D. “逆商”,相对“情商”和“智商”而言,是用来表示挫折承受力的一种指标,反映的是一个人面对逆境、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是衡量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忍受逆境、战胜逆境的素质标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巴金先生作为中国感伤主义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作品中充满了悲悯情怀和忧伤基调。但这种悲悯和忧伤又不是基于对自身个人苦难经历的哀婉与倾诉,而是源于他内心深厚的人道主义理想。他的《随想录》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在解剖自己的同时,也剖析了当时的社会对人性的极端压制,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B.汉魏之际三曹、“建安七子”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作品以风骨遒劲而著称,有悲凉慷慨的阳刚之气,习惯上被称为“建安风骨”。曹操的诗歌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其代表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C.雨果,19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文学家, 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其作品不缺少激情、想象、夸张和渲染的浪漫主义,同样也不缺少对于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因此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了人类的良心”。

D.巴尔扎克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其长篇小说《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本作品虽名为“高老头”,但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却是拉斯蒂涅,之所以以“高老头”为名,是因为高老头的悲剧是拉斯蒂涅社会教育的的最重要一课,是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形成途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作为意象的神圣劳工——人力车夫

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平等、自由的理念,人力车夫的身体在成为高呼?劳工神圣?的五四文人创作与臆想对象的同时,也被有着同情心的文人尴尬地消费着。

?五四?时期,受西方熏染的文人重身体力行,倡导?劳工神圣?,但字里行间又摆脱不了万般皆下品的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桎梏,这才有了?到民间去?的呼召、践行,直至发展成为?向泥腿子学习?的边区文艺政策。?宁为牛马于通衢,犹胜转死于沟洫?之类的诗行就明显有着骨气过剩的书生意气。作为向来自然而然被社会忽视并消费的一群,?五四?时期因为蔡元培、李大钊等启蒙者高呼的?劳工神圣?口号,人力车夫进入了文学场域,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人力车夫派?。车夫的身体成为文人最直接的消费对象与意象。?饿肚皮?、?年纪小?、?衣衫单薄?、?又饥又寒?等类似语汇大量出现在?人力车夫派?的文学创作中。抛开人力车夫派诸位方家在诗歌、小说等白话文学体裁、题材的开创之功,这些本土文人出于一片同情心而描摹车夫身体的苦难,与洋人镜头下老旧北京残垣断壁上的荒草、踟蹰而行的骆驼异曲同工,相映成趣。

至今为止,这些创作中影响最大、引用最多的是鲁迅的《一件小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对人力车夫的态度很是温和,并认为需要仰视才见,以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尽管在鲁迅笔下,人力车夫面前的文人道德上是如此?微不足道?,但人力车夫的背影也带上了一缕阴郁、决绝甚或畸形的道德阴影。与现实生活中人力车夫实像相较,在五四?劳工神圣?的光环下,这个需仰视才见的高大背影不过是一瞬间浪漫主义的臆想。无论同情心和良心的拷问是如何本真,当文人?消费?劳工时,感性始终高于理性,笼罩在字里行间的是坐车、拉车双方都无力自拔、无可奈何而苍白、惨淡的光晕与晕眩。

对此,身体力行倡导白话写作的胡适写得更为直白。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凄惨?,但车夫却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感性的客人只得最后点头上车。如果说胡适诗作还多少展现了文人内心的纠结,那么《新青年》同期刊载以?日光淡淡,白云悠悠,风吹薄冰,河水不流?为开篇的沈尹默的《人力车夫》则更像一首云淡风轻的儿歌,不图功用。最终,沈氏给单衣已破、汗珠儿颗颗往下堕的车夫只是一片唏嘘,当然也是难能可贵的同情心而已。

在现实中,车夫的身体被军人、洋人等高高在上者的使用消费的外延与内涵都相对单一。与此相左,在文学场域中,文人对车夫身体的消费是多元与混搭的: 对劳工神圣的光环下高大身影的歌颂,面对老幼车夫求生计的进退维谷,文人浪漫主义情愫下不合时宜的渲染,等等。不过,这一时期也有些许不同的声音,有些是无意的,只是叙事写实。对人力车夫派的亢奋写作,梁实秋不合时宜地冷语道:?其实人力车夫凭他的血汗赚钱糊口,也可以算得是诚实的生活,既没有什么可怜恤的,更没有什么可赞美的。?此话自然引发了鲁迅和梁实秋之间的一场论战。但就在文人论战如火如荼时,对此无知无觉的祥子们,继续挥汗如雨地奔跑着。

无论现代启蒙者如何做困兽之斗,在后人辨析出的现代与现代性的牢笼中左右手互搏,他们在生活和写作实践中对人力车夫的双重消费却是无法开脱的事实——只有一个祥子因为老舍而长留文学史,数不清的祥子则没有名姓,下落不明。但是,这里并未将《骆驼祥子》作为文人消费人力车夫的典型。一则《骆驼祥子》是1930年代老舍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与五四文学领域的人力车夫风潮已有一段间隔;二则虽同

是写人力车夫,老舍的笔触显然更为老道,深沉悲怆,他以祥子起落颠簸的人生反映的已不是单单人力车夫这一群体的生存何以苦痛。

(选自2014年第1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有删改)

6.下列对“车夫的身体成为文人最直接的消费对象与意象”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到民间去”的呼召、践行,到“向泥腿子学习”的边区文艺政策,人力车夫是向来被文人重视并消费的群体。

B. “五四”时期,蔡元培、李大钊等启蒙者高呼“劳工神圣”的口号,领导了“人力车夫派”,人力车夫进入了文学场域。

C.在人力车夫进入了文学场域以后,“饿肚皮”、“年纪小”、“衣衫单薄”等类似语汇大量出现在蔡元培、李大钊的作品中。

D.本土文人出于同情心而描摹车夫身体的苦难,但让人感到尴尬的是这些描摹与洋人对老旧北京的荒草的关注没有差别。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四”时期受西方熏染的文人重身体力行,倡导“劳工神圣”,字里行间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桎梏。

B.鲁迅认为“微不足道”的文人对人力车夫需要仰视才见。这种描摹是现实生活中人力车夫的实像,不是浪漫主义的臆想。

C.沈尹默的《人力车夫》虽然不能像胡适诗作那样展现文人内心的纠结,但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心也是难能可贵的。

D.军人、洋人、文人对车夫身体的消费是多元与混搭的: 对高大身影的歌颂,对老幼车夫的同情,还有浪漫主义的表达。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人出于同情心和良心的拷问来塑造人力车夫形象,但是感性始终高于理性,有些是浪漫主义情愫下不合时宜的渲染。

B.从语言风格上看,胡适“客告车夫”的白话文比沈尹默《人力车夫》的四字句更显直白,更能突出“劳工神圣”的主题。

C.与人力车夫派的亢奋写作不同,梁实秋认为无需对人力车夫进行怜恤或赞美,这种看法引发了鲁迅和梁实秋之间的论战。

D.因为创作时代在人力车夫风潮以后,作品反映的群体也更加广泛,老舍的《骆驼祥子》并不是文人消费人力车夫的典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