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读书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坦尼克》是英国的故事,美国也把它拿去,经过加工,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更是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收益。现在我们开始注意自己民族的传统,并在这一基础上创新。例如,我们把昆曲《牡丹亭》进行了加工,全部起用了青年演员,结果青春版的牡丹亭在全球引起极大反响,在美国、加拿大的演出产生轰动效应。这也是传统文化坚守与创新的一块试验田。另外昆剧《西施》也是经过多次修改,请了很多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出主意想办法,现在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西施》,已经与原剧本有很大不同,加进了许多新的思想,许多人文的东西,人道主义的东西,更加的人性化,吴王也不是历史上那个一无是处的吴王。本人和今天组织大家来听讲座的潘秘书长也对《西施》的剧本提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但也有糟粕,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那些精粹的艺术元素,我们的创新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是要不断加入民族新的精神元素,加入新的艺术元素。

七、如何坚守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如何创新?

在做学问和写论文时可能主要要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路要新、材料要新。

(二)、要有中国立场,要有美学与考古学的基础。

(三)、要有人类的关怀:不要变成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有人类性,互体互用。 思想文化宗教应以中国为体:人类的一切文明都要为我所用。应为人类之体,世界之体。 例:狮子吼(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文化现象)

西方对中国的态度: 18世纪——仰视 19世纪——平视 20世纪——敌视

21世纪——藐视 (不完全准确)

中国人用一个世纪翻译了解106800册海外的书。但一个世纪西方仅翻译了中国1000册书。这样看,中国岂不是全世界最大的民族虚无主义者?在美国的哈佛、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20世纪的中国的书很少,有一些很不严肃的作家的书,但美国人不知道路遥,不知道一些严肃的作家。严肃作家的书几乎没有。

从四个角度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9

1、看看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僵死的文化?如缠胸裹足、纳妾等应该被抛弃。

2、看看哪些是文明的碎片,稍有价值的可以被博物馆收藏。如:古文字。要特别重视长江文明黄河文明中国的两河文明还要重视东北的红山文化。

3、看看哪些生生不息的传统今天还可以发展。例:昆曲、古琴、刺绣、缂丝 4、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能不能给全球提供一份经验。

目前就全球而言,硬件都有非常强,文化却非常弱,文化受到轻视。中国的经济最近上来了,但文化仍然不平等。

张艺谋拍的《英雄》,至少有一个好处,它表现了文化是杀不死的: 你射你的箭,我写我的字。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在座的所有先生和女士,同学和老师! 如果有谁想提问,现在可以举手,也可以写字条上来。

1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