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华润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华润集团资本运营分析报告

一、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集团\)的前身是香港联合行(Liow & Co.),成立于1938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华润集团积极应变,实现了以代理为主向自营贸易的转变、以贸易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变、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积极拓展了商品贸易、零售、房地产、仓储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酒店、金融、保险、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投资领域。目前华润集团具有600亿总资产和400亿净资产,年营业额超过400亿港币。

2、集团股权结构:

中国华润总公司 华润 (集团) 有限公司 华润创业 华润置地 华润励致 德信行 华润物流 华润机械 五丰行 华润置地(北京) 华润三洋压缩机 华润微电子 华润酒精 华润轻纺 华润置地(上海) 华润置地(成都) 华润物业 华润万佳 华润电力 华润石化 北京华润大厦 华润零售 华润深圳 华润啤酒 华润营造(控股) 中港混凝土 泰国长春置地 华创物业

3、集团业务:

以零售带动的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分销以及相关服务

以住宅开发带动的地产、建筑、装修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分销 消费类科技产品的生产、分销和服务 石油化工产品的贸易、生产和分销

在电力、通讯和保险等行业的策略性投资

4、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代理贸易为主(1938年到80年代中期)

期间华润垄断了香港与内地间的贸易,在努力满足市场生活所必需品供应的同时,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和利润。

1938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香港联合行)成立 1948年12月,香港联合行更名为华润公司

第二阶段:代理贸易向自主经营贸易转变(大约有10年的时间) 1986年12月31日,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2年,华润自营贸易额首次超过代理贸易额,标志着华润成功实现了由代理贸易向自主经营贸易转变

第三阶段:以贸易为主向专业化经营转变

到1995年底,华润的投资和其他多元化收益以占毛利总额的51%,标志着华润集团以完成了由贸易为主向专业化发展的业务转型

第四阶段:由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转变 1992年9月,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改名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正式参与香港上市公司业务。资产经营使华润的资产值和资金实力成倍增长,5年间华润系上市公司税前利润增长了13倍,营业额增长了23倍

第五阶段:向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发展、专业化管理的目标转变 1996年底,华润董事会提出转型目标

2000年6月华润进行业务重组,整合为分销、地产、科技以及策略性投资

关键事件:

1984年12月,华润集团召开第二届董事会,首次提出了“依靠内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把华润办成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的经营方针。华润集团开始了业务多元化、国际化的进程。

香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五丰行在香港上市

2000年6月19日,华润集团发出公告,为提升整体竞争力,拟将集团业务重新整合为四个主要业务方向:分销、地产发展、科技以及策略性投资。公司准备通过其下的上市公司经营以上主要业务。

二、集团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华润资本运营理念(宁高宁语录):

投资造资产可能省钱,但资金沉淀,财务效率极低。以输出管理去整合较差的资产,牺牲的是时间。花钱买好资产,资金存量低而不沉淀。或者抵押,马上套回资金再度扩张,赢得时间;或者上市,通过资本市场产生新财富。后者是公司价值体现的最高层次。

“最高层次”的游戏是 “把市盈率高的股票当现金来用,收购别人市盈率低的股权,将资产经营好,升成高市盈率的股票,如此循环”。

战略新构想:集团公司应该有限度地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集团公司成为控股公司,每一个子公司代表一个行业并成为行业内上市龙头公司;集团目前所有业务都逐步下放到子公司里而去运作。

具体操作模式:

(一) 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迫切重组国有资产的愿望,以发展当地经济为口号,凭借自

己香港上市公司的身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强大的资本优势而赢得政府的支持

华润收购重组ST吉发: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成功剥离不良资产,用2亿资金购得一块相对干净的玉米深加工的优质资产。在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ST吉发将公司账面价值1.80亿的不良资产以现金1.76亿元转让给吉林省吉华经贸中心,免除了为原控股股东累计3亿元之巨的担保连带清偿责任

(二) 凭借香港和内地两个市场互动效应,利用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高密度和大规模

资,获得企业扩大的宝贵资金

(1)华润在香港和内地两个市场的互动效应(能稳定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认可的原因),为其筹集大量资金

在香港,它是有背景的中资机构;在内地,它又是海外大型上市公司。华润利用香港,架通了国际资本市场与内地的桥梁,拿到全球资金库稳定而便宜的资金。国外许多大基金的经理认为,华润经得起国际资本市场检验。这一认可给宁高宁一个杠杆,在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形成互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动力,撬动中国产业的整合。然后,以产业快速增长和公司运作质量(华润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一直保持10%的投资回报率),变成返回资本市场的有力筹码。在中国企业中,鲜有拥有两个杠杆的公司,能够灵活支配两个杠杆的公司实属罕见。

华润集团三家控股香港上市公司情况一览表 单位为:亿港元 上市时间及方式 上市融资金额 上市以后融资金额 111.7633 华润创业 92年(买壳上市) n.a 14.0367 华润励致 94年(造壳上市) 0.825 12.7308 华润置地 96年(造壳上市) 7.08 附注:(1)1992年,华润集团向持有26.4%股份的香港上市公司“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注入了

自己的4个货仓,使股份升至51%,掌握了当时正在破产清盘过程中的“永达利”的控制权,并易名为“华润创业有限公司”(0291.HK, “华润创业”)

(2)上市以后融资金额包括配股、银行借款及债券

(2)华润多渠道和高频率的筹集资金,为公司的重组和扩张提供大量的现金

华润创业1996——2000年融资现金流入(单位:百万港元) 2000 12.8 1999 1998 2.59 1997 21.7 1996 2685 2667.3 发行普通股本,减费用 自银行及其他借贷所得款项 偿还贷款 1865.6 1115.6 3934.6 2797.9 3326.6 (2664.1(1884.5(1726.2) (2034.2(882.1) ) ) 167.2 307.9 ) (712.5) 1234.2 少数股东权益 213.5 融资租赁付款(8.4) (25.3) —— —— —— 之资本部分 融资之现金流1488.4 1238.6 1382.2 601.6 5764.5 入净额 附注:(1)1995年10月25日,五丰行上市,融资16亿港元(五丰行后并入华创)

(2)华创2001年配股4.7123亿港元,发行可转换债券2.3亿港元

华润创业1996——2000年现金和存款状况 单位:亿港元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度 24.32 41.23 60.78 69.96 现金和存款总25.59 额 华创在收购华润零售、华润石化共支付给华润集团21.56亿港元现金以及收购北京华远的7亿现金全部从外部融资获得的

(三) 注重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的密切结合,发挥资本的最大效应

1、 上市融资的同时注重资产实质性的提高,使得上市公司不仅成为集团的重要融资渠

道,

而且成为集团产业发展,扩大知名度和公司机制改革的重要旗舰。

1992年9月,永达利企业有限公司改名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正式参与香港上市公司业务。资产经营使华润的资产值和资金实力成倍增长,5年间华润系上市公司税前利润增长了13倍,营业额增长了23倍。

利用华创、五丰行重组公司资产,把五丰行的优质资产注入华创,使华创成为“以零售带动分销”,同时五丰行退出香港证券交易市场;利用华润励致整合高科技企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