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 管理世界 - 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自信之路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5 - 管理世界 - 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自信之路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疑惑。因此,体验作为一种张力(tension),是理论体系最初的存在状态。

搜寻是个体学者在感受到张力后的第一个行动。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学者为了回答特定研究问题并解决疑惑,会积极在已有理论中寻找答案。这种搜索不仅是个体学者自我思辨的表现,而且是新管理思想与已有理论的对话过程。例如,为探究心理契约的内涵,Rousseau积极搜寻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等有关契约文献;Barnery阅读交易成本经济学、公司理论等解释企业间的异质性。

经过思辨后,学者试图用语言、图表等表达自己的理论。正如Weick(1995)所言:如果我不看到我要说什么,我怎么知道我是如何想的呢?只有将抽象的、模糊的、经过思辨的想法表达出来,学者才真正将理论向外界传达,而非仅停留在个体脑中。在我们的案例中,所有学者都在搜寻答案和思辨后将自己的理论以提纲(资源基础理论:东京地铁上初稿大纲)、课程论文(高阶理论:给Max教授的课程论文)、读书笔记(心理契约理论:阅读过程中即时写下灵感、旁注,并用图表等形式辅以表达)等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表达”这一行为连接着个体层面和团体层面的对话。

(二)团体层面对话:整合

整合是团体层面的对话,个体将新理论表达后,将理论在多主体间讨论并融合多人观点的行为。与个体层面对话不同的是,整合是理论提出者通过对话活动,构建出认同新理论的小团体(本文案例表明,学术团体通常由提出者的同事、学生和期刊评审等构成),并通过唤醒性修辞达成团体成员对新理论的认同。具体包括讨论、说服和合理化等行为。

讨论是发生在多个主体间、通过语言或文本形式阐述新理论并融入他人想法的社会性活动,主要表现为理论提倡者与其同事或学生讨论并修正最初的想法。这一行为的直接结果是在小范围内,构建出认同新理论的“小圈子”。本研究的案例分析表明,理论在未发表之前已经融入了多人的思想。例如,雇佣关系理论形成初期就体现了作者“与多位同事和学生定期讨论”(徐淑英,2012,p.311);心理契约理论的提出者也强调,“拥有大量学科和教员的研究型大学是无价之宝”(Smith&Hitt,2005,p.209)。

为使新理论进一步获得认同,理论提出者会在更大范围内为其思想进行说服,主要表现为论文发表前的会议宣讲、各种讲座等。例如,正是在两次

《管理世界》(月刊)

学术会议的宣讲,资源基础理论才得到进一步的完2015年第1期善并逐渐获得合法性:“(20世纪)80年代末,我有

幸受邀参加在新泽西州由沃顿商学院的同事组织的两次海岸会议。……文中思想[资源基础理论]也在那两次会议上得到了非常好的交流和认同”

(Smith&Hitt,2005,p.210)④

经过小范围讨论后,理论提倡者对新理论进一步合理化,主要表现为出版或发表的评审过程中对新理论辩论、澄清、修改等活动。“合理化”的系列行为连接着团体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对话,促使对话从团队层面进入社区层面。本文的案例表明,已经制度化的理论均经历了这一阶段。理论公开发表或著作出版标志着理论进入了整个学术社区的对话。

(三)社区层面对话:辩证

辩证是社区层面的对话行为,表现为相关学者对新理论的检验、完善并最终使理论成为学术社区的规范性知识。这一过程通常要经历漫长的岁月。

发表或出版意味着理论进入了学术社区的对话。本文研究发现,这些成为学术社区规范的理论,其必要条件是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开展系列科研活动,检验新理论。主要表现为将该理论应用于多情境进行情境化研究、探索新理论的作用机制、探究新理论的边界条件等。正如资源依赖理论提出者Pfeffer据主导地位,所言:“…………如果想达到理论的成功并最终占

(要求)理论发展和实证检验,……

进行修正和完善”(Smith&Hitt,2005,p.455)⑤。

检验理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对理论的内涵、逻辑和适用性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在学术社区内,学者对理论进行澄清、梳理和修正等活动。例如,在高阶理论发表后的近30年间,Hambrick等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4次系统性文献回顾,并增加了两个重要的条件变量以增强该理论的解释力⑥。再如,自雇佣关系理论发表以来,以徐淑英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对该理论的作用机制、适应条件进行了系列跨情境研究⑦。这些学术社区层面的对话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理论的合法性。

经过学术社区内的长期对话,理论作为规范成为一定时空内的理论体系,主要表现为被学界公认的知识或写入教材等。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均成为现阶段管理学研究中成熟的知识体系。理论建构过程是从个体到社区的跨层面的对话过程:从个体学者的“体验”,经过跨层面的对话,成为学术社区内的“规范”,即制度化知识体系。

-111-

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自信之路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六、理论建构的对话过程

的机制:唤醒性修辞

为什么有的理论能够从个体层面对话进入到团体层面,甚至社区层面的对话,而有的理论却停留在某一层面?理论体系形成的对话过程的内在机制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要理清制度化对话过程中的内在机理及其作用形式,并以此探究理论体系在跨层面对话发展过程中跃迁的条件。如本文在理论背景中所述,Green(2004)有关制度扩散的修辞性观点(rhetoricaltheoryofdiffusion)与Phillips等(2004)学者的对话过程模型相辅相成:对话过程模型解释了制度产生的行为过程,修辞扩散观点进一步解释了对该过程起作用的具体手段、形式和条件。本文将二者整合,为探究理论体系形成的对话过程内在机制提供了具有逻辑完整性的理论解释。

一方面,如前所述,根据Phillips等(2004)学者的观点,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主体学者不断产生从个体到社区层面的对话行为,进而解释了理论制度化的基本行为过程。另一方面,该过程中对对话起作用的具体机制则表现为学者间的修辞唤起。在Green(2004)的理论中,修辞被界定为在说服他人产生制度化行为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类工具及手段的总和,制度化行为的扩散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唤起他人情感修辞(pathos)、认知修辞(logos)和价值修辞(ethos)的结果。能够唤起他人对某个行为的3类修辞越多,则其扩散的速度越快、范围越广、制度化程度越强,反之,扩散过程则停留在修辞唤起失败之中。可见,虽然制度推广的主体可能不断尝试做出从个人到群体的对话行为,但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唤醒性修辞(arousingrhetoric)——才是决定对话能否唤起他人认同并最终产生制度体系的因素。因此,我们认为Green(2004)有关制度扩散的修辞观点实际上是对Phillips等(2004)的制度对话过程理论内在机制的进一步解释。

整合上述观点,我们按发展历程对本研究的各案例进行进一步梳理发现,唤醒性修辞起到关键作用:唤醒小范围学术团体的修辞是由个体层面对话进入团体层面对话的内在机制;唤醒学术社区的修辞则是由团体层面对话进入社区层面对话的内在机制。根据Green(2004)的理论,制度化过程中包含3类唤醒性修辞:情感性修辞指在说服过程中引起他人情绪上的共鸣,通过诉诸他人的兴趣、兴奋

-112-

感等初始反应达成共识;认知性修辞指在说服过程中基于理性计算引起他人共鸣,通过诉诸基于逻辑、效用等理性判断达成共识;规范性修辞指在说服过程中基于社会规范和习俗等引起他人共鸣,将新理论与更大范围内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达成共识。见图1和表4⑧。

其一,能否唤醒学术团体的修辞决定了理论是否能由个体对话跃迁到团体对话,表现为团体层面对话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和条件,如表4中第2列所示。

一方面,唤醒学术团体修辞的失败使对话停留在个体层面。例如,在理论发展初期,资源基础理论提出者Barney所在的学校中的同事所奉行的价值观与其迥然相异,所以他不能引起小范围内其他学者对其思想的共鸣和唤醒,使得进入团体对话的时间被延迟了。同样,Hambrick第一次将高阶理论表达给其任课老师Max时,并没能引起他人的兴趣。回忆中,Hambrick强调了这种情感性唤醒修辞的失败,8然在理论体系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年后他才真正与他人交流高阶理论思想。可见,个体学者之间虽不断产生对话行为,但如果小范围内的学术团体不能产生对新理论的情感、认知和/或规范认同,即唤醒修辞失败,则对话行为将继续停留在个体层面。

另一方面,成功唤醒学术团体的修辞则加速了对话过程。例如,雇佣关系的思想火花一产生,就引起了他人兴趣,这种唤醒修辞得以迅速形成小的、固定的学术团体,定期地讨论和完善该理论。同样,Rousseau在回忆心理契约理论发展历程时认为,自己能身处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幸运的,她很容易形成多学科同行所组成的学术团队。可见,与Hambrick等学者相比,Rousseau等学者是幸运的,在其学术团体小范围内的对话过程中引起了他人对新理论的情感、认知和/或规范认同,唤醒制度扩散过程中行为者的修辞,即唤醒修辞成功,进而加速了新理论从个体走向团体层面的对话行为。

其二,类似地,能否唤醒学术社区的修辞决定了理论是否能由团体对话跃迁到社区对话,表现为社区层面对话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和条件,如表4的第3列所示。

一方面,唤醒学术社区修辞失败使对话停留在团体层面。在我们的案例中,资源依赖理论在学术社区内制度化速度相对较慢:这因为其认知性修辞——对现有理论的反驳多于修正和发展——所致。虽然理论在小范围内获得了认同,但在整体学

《管理世界》(月刊)

术社区内缺乏共鸣,也使得理论的对话行为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成功唤醒学术社区的修辞则加速了社区层面的对话过程。在我们的案例中,动态竞争理论、雇佣关系理论和高阶理论等均在较短时间内唤起了整个学术社区内的修辞。其代表文献分别获得相应研究领域的最佳论文,表示学术社区认可其认知性修辞(logosrhetoric),从而被唤醒。这种对比进一步有效说明了修辞唤醒在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制度化对话过

案例

理论

修辞唤起是创造制度化知识跨层面对话过程的内在机制

个体→团体团体→社区程的内在作用机制。

2015年第1期综上所述,从个体到学术社区,理论体系发展是一个学习和制度对话的行为过程,而情感、认知、价值3类唤醒性修辞是促进该过程发生和跃迁的内在机理。如图1所示,学习、对话、修辞唤醒三者密不可分,共同组成了解释知识产生及其制度化过程的结构和机制的一般理论框架。

七、结论与讨论

为了探究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自信之路,本文

制度化程度

代表文献被引用的学科分布表4知识产生及其制度化过程的内在机制:唤醒性修辞

代表文献的SSCI引用率·1972~1986年,修辞失败使对话停在

·1991年至今,修辞成功使对话

个体层面:

进入社区层面:

◇“我对耶鲁大学社会学系的研讨班

◇“1991年JOM特刊中的文献成·资源基础理论代表文献Firm

并不感兴趣……我发现与社会学同事

为RBV领域引用率最高的文献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

讨论‘社会不均等是不可避免且有益

……在人力资源等领域也被广泛Advantage一文,自1991年发表至

’这样观点是完全不可能的。”《管理学

应用。”《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第2013年的23年间,在SSCI数据库中

中的伟大思想》第285页。

294页。的引用率:

◇“UCLA的战略管理学研究氛围很封

企业资源√解释:认知性和规范性修辞唤◇总数为5351次,初次引用率为

闭,在那我也很少参加管理学年会。”基础理论醒成功。1991年的1次;

《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第293页。

(Barney,◇2001年,Academyof◇平均引用率为233次/年,引文总

√解释:情感性和规范性修辞唤醒失

1991)ManagementReview第1期发表专数随时间发展呈边际递增趋势;

败。

刊讨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内涵◇2010年至2013年间达到发展高

·1987~1991年,修辞成功使对话进入

和适用性。峰期,获得学术社区整体认同:4年

团体层面:

√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平均引用率为542次/年;

◇“20世纪80年代末,我有幸受邀参

◇2010年,JournalofManagement◇2011年引用率达到最大值:646

加两次海岸会议……文中思想得到了

第6期发表专刊讨论企业资源基次。

非常好的交流和认同。”《管理学中的

础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伟大思想》第293页。

√解释:规范性修辞唤醒成功。

√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1975~1982年,修辞失败使对话停在个体层面:◇“Max教授虽然给我那篇课程论文的成绩是A,但显然对我的思想并不感兴趣。”《管理学中的伟大思

高阶理论想》第110页。(Hambrick√解释:情感性修辞唤醒失败。&Mason,·1983~1984年,修辞成功使对话进1984)入团体层面:

◇“在一次非正式讨论后,我问博士生Phyllis是否愿意与我一起发展高阶理论,她欣然同意了。”《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第111页。√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

·1984年至今,修辞成功使对话·高阶理论代表文献UpperEchelons:

进入社区层面:TheOrganizationasAReflectionof◇“发表之后的20年中,已有数ItsTopManagers一文,自1984年发十甚至可能有上百项的研究,对表至2013年的30年间,在SSCI数据该理论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检验、库中引用率:测试或完善。”《管理学中的伟大◇总数为1497次,初次引用率为思想》第118页。1984年的3次;√解释:认知性和规范性修辞唤◇平均引用率为50次/年,引文总数醒成功。随时间发展呈平缓的边际递增趋◇Hambrick等学者对该理论进行势;了4次系统性文献回顾,并增加◇2009年至2013年间达到发展高了两个重要的条件变量以增强该峰期,获得学术社区整体认同:5年理论的解释力。平均引用率为117次/年;√解释:认知性和规范性修辞唤◇2011年和2012年引用率达到最醒成功。大值:均为142次。·1995年至今,唤起修辞使对话进入社区层面:◇“在1995年的美国管理学年会上……决定在学术社区内建立一个跨国界的研究团队……通过13个国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心理契约理论的跨国适用性。”《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第206页。√解释:规范性和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

◇1997年和2005年,Tsui等学者建议从企业视角看待雇佣关系中的员工心理契约。√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

·资源基础理论代表文献在不同学

科门类研究领域的引用率分布:◇总体上,引用该文的学科门类为98个;

◇引文集中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研究领域,以宏观研究为主;◇代表文献被引用最多的前10个学科依次为:管理学(3508次);管理科学(417次);工业工程(331次);应用心理学(294次);图书馆情报学(291次);经济学(265次);信息系统(232次);规划学(187次);工程制造(119次);工业关系(98次)。

·高阶理论代表文献在不同学科门类研究领域的引用率分布:◇总体上,引用该文的学科门类为72个;

◇引文集中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三大研究领域,以宏观研究为主;

◇代表文献被引用最多的前10个学科依次为:管理学(1082次);应用心理学(211次);公司财务(47次);伦理学(45次);经济学(43次);管理科学(35次);工业工程(34次);社会科学交叉领域(32次);规划学(30次);信息系统(26次)。

·20世纪80年代初~1995年,修辞成

功使对话进入团队层面:◇“拥有大量学科和教员的研究型大学是无价之宝。我通过与同事的

心理契约

讨论和对话,知道了‘我应该读什么

理论

文献’和‘我还应该找谁讨论’的信

(Rousseau,

息……1993年4月,在工业组织心

1995)

理学学会会议期间,我组织了一次心理契约的研讨会。”《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第209页。√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

·心理契约理论代表文献

·心理契约理论代表文献在不同学

PsychologicalContractin

科门类研究领域的引用率分布:

Organizations:UnderstandingWritten

◇总体上,引用该文的学科门类为

andUnwrittenAgreements一书,自

38个;

1995年出版至2013年的19年间,在

◇引文集中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等

SSCI数据库中引用率:

两大研究领域,以微观研究为主;

◇总数为347次,初次引用率为

◇代表文献被引用最多的前10个

1996年的1次;

学科依次为:管理学(200次);应

◇平均引用率为18次/年,引文总数

用心理学(107次);工业关系(35

随时间发展呈平缓的边际递增趋

次);伦理学(21次);社会心理学

势;

(18次);经济学(9次);公共环境

◇2011年至2013年间达到发展高

与职业健康(9次);社会科学交叉

峰期,获得学术社区整体认同:3年

领域(7次);心理学研究多学科领

平均引用率为70次/年;

域(6次);公共管理(6次)。

◇2011年引用率达到最大值:92次。-113-

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自信之路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续表4知识产生及其制度化过程的内在机制:唤醒性修辞

修辞唤起是创造制度化知识跨层面对话过程的内在机制制度化程度

个体→团体团体→社区代表文献的SSCI引用率代表文献被引用的学科分布·1978年至今,修辞失败使社区·资源依赖理论代表文献The·20世纪70年代初~1978年,修辞成·资源依赖理论代表文献在不同学

对话缓慢:ExternalControlofOrganizations:A

功使对话进入团队层面:科门类研究领域的引用率分布:

◇“无论是Salancik、Burt还是我ResourceDependencePerspective一书,◇“对于Salancik和我来说,过分强◇总体上,引用该文的学科门类为

自己,我们的博士生并没有继续自1978年出版至2013年的36年间,调组织领导的决策作用,似乎是不97个;

发展资源依赖理论。……选择研在SSCI数据库中引用率:

正确的。”《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第◇引文集中于管理学和社会学等

资源依赖究完全不同的课题。”《管理学中◇总数为4849次,初次引用率为

439页。两大研究领域,以宏观研究为主;

理论的伟大思想》第452页。1978年的1次;

√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代表文献被引用最多的前10个

(Pfeffer&√解释:缺乏规范性修辞。◇平均引用率为135次/年,引文总

◇“Salancik与我的工作风格是互补学科依次为:管理学(2561次);社

Salancik,◇“Davis(2003)认为,RDT之所以数随时间发展呈平缓边际递增趋

的……我们两个对于构建理论的方会学(339次);应用心理学(256

1978)不能激发很多实证研究,是因为势;

式持有相似的观念……我们也互相次);公共管理(239次);管理科学

该理论中所描绘的现象在现实世◇2010~2013年间达到发展高峰期,欣赏和尊重……”《管理学中的伟大(164次);经济学(158次);教育学

界中已不见了。”《管理学中的伟获得学术社区整体认同:4年平均引

思想》第446页。(156次);社会科学交叉领域(147

大思想》第451页。用率为266次/年;

√解释:情感性和认知性修辞唤醒次);公司财务学(131次);健康服

√解释:缺乏规范性和认知性修◇2012年引用率达到最大值:316

成功。务(125次)。

辞。次。·1997至今,修辞成功使对话进·1988~1997年,修辞成功使对话进入

入社区层面:

团队层面:

◇1997年,获得AMJ最佳论文·雇佣关系理论代表文献Alternative·雇佣关系理论代表文献在不同学

◇“到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第二年,奖;ApproachestoEmployee-Organization科门类研究领域的引用率分布:

我就跟两个同事一起讨论1988年到

√解释:规范性和认知性修辞唤Relationships:DoesInvestmentin◇总体上,引用该文的学科门类为

1990年初的时候美国企业界的一些大

醒成功。EmployeesPayOff?一文,自1997年28个;

雇佣关系的改变。”《求真之道,求美之路》第311

◇“在解释员工与组织关系和结出版至2013年的17年间,在SSCI数◇引文集中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等

理论页。

果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工作嵌入据库中引用率:两大研究领域,以微观研究为主;

(Tsui,◇“在观察到企业界新的变化后,我和

是一个解释力更强的中介变量,◇总数为331次,初次引用率为◇代表文献被引用最多的前10个

Pearce,我的同事……就每周花两三个小时讨

文章最终发表在《应用心理学学1998年的6次;学科依次为:管理学(254次);应

Porter&论这个问题……这样讨论了六个月。”报》上。”《求真之道,求美之路》◇平均引用率为20次/年,引文总数用心理学(127次);工业关系(29

Tripoli,《求真之道,求美之路》第311页。

第316页。随时间发展呈平缓边际递增趋势;次);社会心理学(10次);社会科

1997)√解释:认知性情感性修辞唤醒成功。√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2009~2013年间达到发展高峰期,学交叉领域(9次);社会学(9次);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同事后,他

◇“关于这个主题,目前我正在做获得学术社区整体认同:5年平均引公共管理(6次);伦理学(4次);医

们觉得很好,于是我们就在这个基础

的还有两个研究……”《求真之用率为34次/年;疗休闲体育旅游(4次);信息系统

上继续思考下去。”《求真之道,求美之

道,求美之路》第316页。◇2011年引用率达到最大值:42次。(3次)。

路》第313页。

√解释:规范性和认知性修辞唤

√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

醒成功。·1989~1991年,修辞失败使对话停在个体层面:·1996年至今,修辞成功使对话·动态竞争理论代表文献Competitor·动态竞争理论代表文献在不同学◇“理论得到的最初反馈意见太过进入社区层面:AnalysisandInter-firmRivalry:科门类研究领域的引用率分布:刻薄了。”(Chen,2009:19)◇1997年,获得AMR最佳论文TowardATheoreticalIntegration一◇总体上,引用该文的学科门类为√解释:情感性修辞唤醒失败。奖;文,自1996年出版至2013年的18年29个;◇1991年管理学年会投稿后,被拒√解释:规范性和认知性修辞唤间,在SSCI数据库中引用率:◇引文集中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等

动态竞争

绝。醒成功。◇总数为232次,初次引用率为两大研究领域,以宏观研究为主;

理论

√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失败。◇“我的理论在1990年到1999年1996年的3次;代表文献被引用最多的前10个学

(Chen,

引文总数科依次为:管理学(185次);应用1991~1996年,修辞成功使对话进入间在所有的管理学者中排进了前◇平均引用率为13次/年,

1996)

团队层面:五名。”(2009,APJM,p.15)随时间发展呈平缓边际递增趋势;心理学(18次);管理科学(12次);◇1992年管理学年会投稿后,被接◇动态竞争理论的思想也被写进◇2010~2013年间达到发展高峰期,工业工程(9次);经济学(7次);图受;1993年5月18日,TIMS报告论战略管理领域两本代表性教材获得学术社区整体认同:4年平均引书情报学(7次);规划学(4次);信文;1994年6月14日,《组织科学》期(Hittetal.,2007;Peng,2006)。用率为22次/年;息系统(3次);医疗休闲体育旅游刊专刊讨论会接受论文并受邀报告√解释:规范性修辞唤醒成功。◇2011年引用率达到最大值:34次。(3次);计算机科学(2次)。√解释:认知性修辞唤醒成功。案例理论

注:表4中所有直接引用本研究中的定性数据均来自于“研究方法”一节中对数据来源描述的对应文献,为本文作者翻译。引号外为对应所引用的定性数据具体来源。

通过回答有关学术社区层面的理论问题——“如何建构合法的、有效的理论体系?”,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发展出理论构建的跨层次对话过程理论模型。该模型解释了理论体系制度化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内在机制,用以指导如何构建中国管理理论自信之路。

研究发现,科学理论建构是一个由个体学者思索,到小范围内学术团体整合,再到整个学术社区辩证的跨层次对话过程。理论是一套思想体系的具体表现,起点来自于个体学者的思考。这意味着,理论建构首先源于作为个体的科学研究者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思辨和抽象。个体层次的思索仅仅

是理论构建的前语言阶段,只有学者将理论以文本等形式表达出来才得以与他人交流。因此,个体层面的对话过程需要进入到团体和学术社区对话之中。本研究所提出的跨层次对话过程理论,为理解理论制度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本研究表明,现有组织与管理学领域中被学者所公认的制度化、体系化的理论之所以能形成,是因为在其较长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检验、证明、反驳等对话活动。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并不缺乏有天分、勤奋的学者。然而,从世界范围内看,反映中国社会和文化特征的管理学理论不仅没有占据主

-11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