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出难题的兴奋,体育课中激烈的小组对抗,音乐课上“小豆芽”跳跃、律动,美术课上会动的线条……都给同学带来习作的灵感,成为同学们习作的好材料。

习作还会因为没有什么可写而为难吗?

(6)“小”、“大”作文结合,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

这里的“小作文”指“课堂小练笔”。课堂上的写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课堂小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河。都说大作文是“成品”,小练笔是“组件”,“组件”做精良了,“成品”质量就高。根据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编排特点,融合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和课后练习等多个教材版块,深入挖掘写作素材,巧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小练笔,树立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使写作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便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如果说大作文是正式的“舞台演出”的话,那么,小练笔就是每日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扎实了,上台时才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4、随文练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在小练笔训练中,要抱着这样的认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每一片叶子都是美的。在小练笔训练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盼望下次更进一步。练笔中要体现对学生的亲切感,注重交流,重在鼓励。所以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小练笔中的优点,对好的段落、好的句子、好的词语以及立意、布局的

优点加以赞赏。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降低要求,更应沙里淘金,劣中寻优,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提高其练笔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喜上眉梢,笑在心里,急于写好下次小练笔。

只要我们活用新教材,巧作小练笔,长期训练,就能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使学生的练笔能力快速稳步提高,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让课堂小练笔根深叶茂。

(六)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 1、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

“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学生之所以觉得写作文难,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老师说的要写得生动具体。当我们把课本中的精彩片段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入情地朗读,并引导学生仿照他们的写法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才会逐步掌握写作的门路与规律,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自然也会写出生动具体的好文章来。

(1)单项模仿式。

心理学家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语言能力”被列为第一种。而培养“语言能力”也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文本中的关键词、特殊句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赏析、借鉴,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实例证明:臵身文本言语背景中进行仿写是训练语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片断模仿式。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

(3)全文模仿式。

着眼于整篇文章,进行随文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真情实感等方面。

2、增添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扩写就是紧扣中心,抓课文“空白”,把原有句、段或篇中不够具体的地方写具体。语文教材中,有的地方写得含蓄,有的地方写得简练,有的地方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扩展、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写明确,把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补扩充。

3、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近旨远。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的练笔方式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好方法。

(1)体裁改变式。

同一个题材,转换一种表现手法,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表述,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词语联珠式。

课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教学,可以把它集中在一块,一线串珠,能运用即是理解。

(3)移花接木式。

对于语言基本功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可利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或片段,让他们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加强了他们对所学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拓展文章内容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这就是“移花接木”法。

4、弄清图意、再现形象——补写

教材中省略号意蕴深远,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空白。如结构上的分段换行,情节的跳跃跌宕,意味的隐藏,视点的转换……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空白,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把“空白”补出来。这样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提高练笔的效率。

5、设臵悬念、拓展想象——续写

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空白”,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

(七)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

课堂小练笔教学模式,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论(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当然还包括以基本的小练笔教学模式为蓝本,根据不同的阅读课型、不同的阅读课文,并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学力水平,而建构起来的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变式。

经过理论联系实践,对课堂小练笔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初步探索。

教学模式(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