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自信心培养探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流动儿童自信心培养探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教师应努力在班级形成一种和睦、合作、支持与信任的集体氛围,给予流动儿童最基本的安全感。学生只有处于心理安全的状态,才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才会信任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以至整个世界。教师应给流动儿童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获得稳定的情感保障,让流动儿童知道,即使在自己做错事被教师严厉批评的时候,爱依然是持久的、无条件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是流动儿童建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基础。

3.促进流动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形成一定的自我满足感。教师要善于发现流动儿童的优点,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事实上,许多教师在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后,不是给予表扬和鼓励,而是更多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告诉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这种做法不但无助于流动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反而会使其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即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是要失败的,从而失去自信,导致焦虑的人格特征倾向,采取放弃努力、逃避学习的无助行为。习得性无助往往是由于教师不适当的惩罚造成的。教师不要轻易否定流动儿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教师应该给予流动儿童更多积极的评价,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尊严和存在的价值。教师的教育应该让流动儿童自我接受,让他们悦纳自己。

4.培养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从事某种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自我效能

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过程的实施,人们倾向选择自己认为能够胜任和有信心完成的任务;自我效能感还影响个体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能力与技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挫折经验或者对失败的恐惧有关。把错误看得太重,盯着错误不放,可能导致学生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教师应该教育流动儿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引导他们认识到重要的不是犯了什么错误,而是总结经验教训,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流动儿童才会更多地去尝试各种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建立自信。

为建立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当然,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也是必要的。当他们确实犯了错误时,教师也应通过及时、适度的批评来督促其改变。但教师批评时应讲究艺术性,要提高批评的效果,更要维护好他们本已脆弱的自尊。第一,批评要注意场合。最好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私下的批评效果会更好学些。第二,从赞美和诚心的感谢人手,再诚恳地批评,他们更容易接受。第三,批评应着重让对方自我省察,让对方维护自我形象。批评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否定自我。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