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自信心培养探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流动儿童自信心培养探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流动儿童自信心培养探祈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儿童进入城市。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制_度的存在,这些流动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权利,从而使流动儿童形成一些共同,的消极心理,如何针对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开展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流动儿童;自信心;自卑

流动儿童,一般是指那些从原籍流入外地的儿童,其中主要是随外出就业务工的父母、祖父母或其他亲人。流入外地特别是城市的16岁以下的儿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下,我国进城的农村流动人口在规模上和结构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结构变化就是人口流动家庭化,即由家庭中单个成员的流动变成了多个成员或整个家庭的流动,于是城市里逐渐出现了随同父母进城的适龄少年儿童,并且这一家庭化流动的态势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口已达1.14亿人,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人口有2430万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周岁学龄儿童约有643万人,全国流动儿童总数已近2000万人。但是,这些随父母进城的学龄少年儿童,却因我国以户籍为基础、以城乡分割为特征的二元经济社会制度的存在,在生活、

学习等方面无法享有与当地少年儿童同等的权利,从而形成了我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一城市流动儿童。

大量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常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自卑,严重缺乏自信,焦虑,恐惧,叛逆等。流动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卑心理是流动儿童心理问题最集中的体现。自卑是指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对自己的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作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它是与正常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自卑心理对儿童的损害极大,它会使人胆小,不敢进取,自我封闭,智力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下降。自卑心理形成后,会对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时期,自卑就更容易引起他们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或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酿成自杀、离家出走、犯罪等恶性事件。 一、流动儿童形成自卑的原因

流动儿童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他们无法在短期内很好地适应城市生活,但又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他们生活在夹缝之中,长期在美好的憧憬与现实的失落之间挣扎、徘徊,再加上受到的一些歧视,因此可能过分看轻自己,从而感到孤独、苦闷或彷徨,处

处谨慎保守,在他人面前容易胆怯、害羞,不敢参与到其他儿童的活动中,有了问题也不敢问老师,表现为比较“老实”等。久而久之,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难免出现偏差,最终影响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并可能演化成一个畸形的群体。

1.家庭物质条件相对较差。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往往找不到高收入的工作。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社会地位低微、家庭经济收入不高,这些因素常常使一些流动儿童受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 2.能力不强。流动儿童往往不能像城市儿童一样,从小得到父母更多的呵护,具有更多的锻炼技能、开发智力的机会。这导致流动儿童在很多技能方面不如城市儿童。另外,由于自卑心理的影响,流动儿童即使有锻炼的机会也不能很好地抓住,因而缺少成功体验,形成恶性循环,自卑心理也就越来越强。

3.自我意识水平低。流动儿童常常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拿自己的弱势与他人的优势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导致恶性循环。

4.流动儿童常受到各种歧视,主要表现为:(1)城市学生的排斥。流动儿童在城市公立学校学习期间,经常遭到城市学生的排斥。有有意的羞辱、孤立,也有无意的疏远、冷淡。(2)教师不公正的态度。一些教师对流动儿童存在偏见,在城市学生与流动儿童发生矛盾冲突时,偏袒城市学生。(3)城市学生家长的偏见。有的城市学生家长对流动儿童存有偏见,认为这些孩子很笨、缺少教养,有很

多坏习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他们很明显地表现出对流动儿童的不满。

大多数城市流动儿童喜欢和城市儿童一起活动,但他们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外来人口”的身份,不愿意被视为“乡下人”。这种复杂的心态足以说明,“外来人口”的身份已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流动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能量的充分估计,是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力量,对自身品质与能力充满自信,才能做到百折不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美国某研究机构在研究了3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后发现,他们共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即强烈的自信心。教师应怎么培养流动儿童的自信心呢?

1.消除社会歧视,营造爱生氛围。大城市应敞开博大的胸襟接纳流动儿童,让他们和城市孩子一起平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融人城市文化。学校可以通过黑板报、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人生而平等”的道理,通过开展如何正确看待贫穷与富裕的辩论会,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出身苦寒却功成名就的典型事例,鼓励流动儿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同时,全体教师应达成共识,共同营造爱生氛围。

2.培养流动儿童的安全感与稳定感。马斯洛指出,安全感是人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