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导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清平乐村居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清平乐·村居①

【宋】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最喜小儿⑧亡赖,溪头卧⑨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

yuè。

②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也被成为吴侬软语。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互相夸赞对方

⑤翁(wēng)媪(ǎo):老年夫妇,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在此与“无”同音。应读作“wú” ⑨卧:趴、躺。

作品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

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俯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创作背景: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十分渴望

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屡遭奸臣排挤与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之久。这首词就是辛弃疾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描绘了一个农村家庭普通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一、思考:读着这首词,你的眼前看见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二、1、小练笔: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了翁夸媪(或者媪对翁说): “ 。”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扮演翁或者媪,来选择三个儿子中的一个来夸一夸 “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