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唐代三省六部的运作模式

(1)相权三分,互相牵制,加强君权。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之间互相制衡,从而分散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君权。

(2)职权分明,分工合作,行政效率高。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三省之间既能互相牵制,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3)节制君权,减少施政失误。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2.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

3.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社会整合功能 积极影响 巩固国家统一 推动儒学发展 打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 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推动世界文明 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消极 影响

重才轻品 官本位思想 禁锢思想 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在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5

1.论从史出

科举制——文官考试机制的起源

史料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国史新论》

结论 考试选拔组织严密,以制度建设防范特权舞弊,选拔范围广泛。体现了此制度公平的趋势,扩大了人才来源,平民有了入仕平台,凸显标准客观、方式公平、范围广泛,趋向公平的特点。 2.史由证来

分析史料,论证科举制对社会阶层变动的影响。

史料 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提示:从积极、消极两大方面进行论证。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阶层固化局面,使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获得从政机会,改变社会地位。但占社会多数的劳动者仍改变不了原有的社会地位。

6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代手工业的空间分布

说明 手工业主要分布于北方政治中心及黄河、京杭大运河沿岸。表明政治中心、人口分布、水陆交通、经济繁荣程度等影响手工业分布。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1)原因: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发展自身实力,重视发展经济;南方优越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2)过程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1.论从史出

汉唐时期地方政治中心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 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结论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2.获取材料信息

从材料中找出唐后期与前期在市的设置上有何调整?

材料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的建置制度有所调整。

东汉后期 765 342 唐朝前期 669 611

1.“上品无寒门”的九品中正制

(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

发现问题 九品中正制使选拔人才的权力操纵在地方豪强地主势力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命题角度 九品中正制的特征及弊端;两晋时期选官制度及评价。 2.海外人士对科举制的认识视角

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废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美]本杰明·艾尔曼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