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

隋唐时期(581~907年)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

①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易错提醒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二者反映的本质却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 (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三)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等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2.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图示构史 科举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

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2

(3)纺织业

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

(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易错易误 “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2.科技

(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繁荣原因

a.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诗人

a.初唐:王勃、陈子昂。

b.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c.中唐:白居易创作大量讽喻诗。

归纳总结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3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2)书法

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②成就 类别 楷书 特征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代表人物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行书 轻巧识记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 (3)绘画 时期 特点 成就 魏晋 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考点一 唐代的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1.为什么说唐代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官制?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