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2012.8讲)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1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2012.8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1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对写作教学目标是怎样规定的?

答: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阶段目标的梯度比较明显:

1~2年级是写话,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自由写话,说什么就写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能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换即可;鼓励“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

3~4年级是习作,不拘文体,不拘形式,鼓励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同时,还提出了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的要求。

5~6年级继续习作,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的应用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7~9年级提出写作的要求,主要目标是“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阶段目标中还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要求:观察与思考,体验与感受;顺畅地表述,有创意地表达;语言文字的运用与锤炼;善于调动和运用平日积累的语言材料;标点符号;片段练习,如缩写、扩写、读写、变换文体、变换表达方式

- 1 -

等;修改习作;交流作品;写作的量;课外练笔。

写作教学目标序列,体现了新的写作教学思想。从第一学段“写话”,到第二三学段“习作”,到第四学段“写作”,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是一个新的发展路径的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二:老师们在实施写作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放低门槛,重在兴趣。

先说后写、以说引写,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是非常好的选择。即使具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先说后写、以说引写也是练习写作的很好的办法。

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定位于“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内容和形式的要求都很宽泛和开放。有什么写什么,什么都可以写;怎样写都可以,能怎样写、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成文,也可以不成文。可以写成片段,可以插入图画。学生有兴趣,才能乐于书面表达,增加写作的信心。对写有兴趣了,对写作有信心了,也就乐于书面表达与交流了,学习写作就有了持续的动力。

其次,放缓坡度,夯实基础。

根据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我们可以从兴趣、观察、文体、基础能力、标点符号、修改、数量与速度等方面去作仔细的分析。比如对观察的要求:第一学段是“留心周围事

- 2 -

物”;第二学段是“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四学段是“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简单地一对比,就会发现,阶段之间坡度不大,特别在第一、二、三学段,学生们是不难做到的。

再次,解放心灵,激发创造。

《2011年版课标》在设计写作教学序列时,还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上规矩不早,也不严。比如“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不拘形式”等,自由度都很大。

问题三:《2011年版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可是,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相当普遍。此外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为什么现实和要求相差这么远?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答:文风不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中小学生被封闭在学校里,远离社会,生活单调,面对作文题,真正是无话可说。

写作目标重形式、重技能、轻立意,工夫都花在字词句篇上。

命题作文多,且命题脱离学生生活。

写作束缚多,甚至连主题思想都预设好了,而且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学生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

- 3 -

作文指导往往是写作知识加上学生作文选,以为这样就与学生水平贴近,便于模仿,其实取法乎下,所以等而下之。

学生一流作品读得少。

既没有什么底蕴,也没有什么见识,加上老师又这样引导和指导,学生只能说假话、空话、套话了。

造成文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重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生活,增长见识。

其次,要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培养写作兴趣,激起写作愿望,让学生爱写、想写。

特别强调不要给学生作文加“盖”。

一、不要“盖”住儿童的思维,给童真思想以自由 1、去“伪认识”,出“真感想”。 2、去“伪情感”,出“真感受”。

二、不要“盖”住儿童的眼光,给童真视角以自由 1、去“伪理性”,出“真性情”。 2、去“伪大义”,出“真体验”。

三、不要“盖”住儿童的自我,给童真表达以自由 1、去“他人”,出“自我”。 2、去“奇我”,出“真我”。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