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2020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3.(7分)(xx?北京)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 【查阅资料】

①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0.5g碳酸钠、0.2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12S+X2Na2S4+2Na2S2O3+4CO2,X的化学式为 O2 ,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 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4:5 .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1.0 11.4 11.6 h1/cm 8.7 9.1 9.2 h2/cm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0.9 %(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 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 . 解:【实验过程】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

4Na2CO3+12S+X2Na2S4+2Na2S2O3+4CO2,可知X的化学式为O2;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填:O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四硫化钠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硫和氢氧化钠,会使得试管内压强变小,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4:5;故填: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5;

④【解释与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00%=20.9%;故填:20.9;

【反思与评价】未放置一段时间会导致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故填: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 5.(xx?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 . 红磷 选D

B. 木炭 C. 甲烷 D. 铁丝 15.(xx?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C. D.

称量固体 加热液体 过滤 稀释浓硫酸 选A 21.(xx?北京)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实验目的: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方案: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实验目的: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实验方案: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实验目的: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实验方案: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 实验目的: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实验方案: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选B 25.(xx?北京)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选D 31.(xx?北京)实验1: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与氧气接触 .

实验2:研究CO2与NaOH固体的反应

步骤1:A中盛有稀盐酸、B中Na2CO3固体,C中NaOH固体

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2.

步骤3: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问上述操作的目的 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说明CO2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 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

解:实验1: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通过这个实验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2H2O22H2O+O2↑;与氧气接触.

实验2:A中的稀盐酸与B中的Na2CO3固体反应可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验证了生成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要证明CO2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可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说明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说明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与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了.

故答案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32.(xx?北京)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装备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