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应量(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货币供应量(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实证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货币供应量(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实证分析

作者:李明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利用Eviews8.0计量分析软件,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初步考察2006~2016十年间的货币供应量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变化(dM2)对物价水平(CP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特点,其滞后期大约为1个月,并且其滞后期影响大约维持4个月左右,其影响力度呈现先递增后递减,滞后结构具有倒U型特征。同时还发现当期CPI还与滞后期CPI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应当继续加强货币供应量M2和CPI的调控机制,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CPI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宏观经济 一、引言

自从美国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遇到“滞涨”局面之后,而“凯恩斯理论”则无法来解释和补救美国宏观经济,于是一些其他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尤其以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最为著名(高鸿业,2007;黄达,2008;姚开建,2011)。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数量是解释价格水平涨落的基本因素;虽然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早在1911年就提出了著名的“费雪方程”:MV=PY;经济学开山宗师马歇尔的学生、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也在1917年提出了相似的“剑桥方程”:M=kPY;但是弗里德曼则是将上述诸家思想融汇一炉,提出了著名的新的货币需求函数:M=f(P,rb,re,,w,Y,u)。货币主义尤其强调通货膨胀纯属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原话说: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学家通常称之为“弗里德曼命题”。

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虽然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的实施使得经济复苏呈现出来,但是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之后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弊端逐渐显现:产能过剩、影子银行、地方债等[1](拉古拉迈·拉詹,2011)。因而,现在提倡的“供给侧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于四万亿刺激计划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所开出的良药[2](吴敬琏,2016)。

伴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台、英国拖欧步伐的加快,世界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后金融危机”的阴霾依旧没有消去,如何把握好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是每一个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必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分析的切入点,试图从某一个向度上查看中国宏观经济的些许发展迹象。 二、中国货币供应量(M2)的趋势分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