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养殖全程技术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土鸡养殖全程技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霉素、青霉素、SMZ等),按说明饲喂,连用5天。 6 搞好疫病防治

“不会饲养瞎忙乎,不懂防病白搭钱”。近些年,由于鸡只发病率较高,疫病控制工作成为左右养鸡业成败的关键。为搞好这项工作,饲养员平时要勤观察鸡群的采食、粪便、精神、活动状况,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做到无病最防,有病早治。土鸡防疫可采用以下程序:

6.1 雏鸡出壳24小时内,每只皮注0.2ml火鸡疱疹病毒活苗,预防马立克。

6.2 雏鸡3日龄,用0.01%高锰酸钾溶液饮水,预防消化道疾病。

6.3 雏鸡10日龄,用新城疫Ⅳ系弱毒苗点眼或滴鼻。

6.4 雏鸡20日龄,用法氏囊炎中等毒力弱毒苗饮水或点眼。

6.5 雏鸡30日龄,用传支H52点眼或饮水。

6.6 雏鸡45日龄,用新城疫Ⅰ系苗注射。

7 加强日常管理

土鸡饲养虽比品种鸡粗放,但制定严格措施,加强管理仍很必要。如饲养人员尽量少到外界走动,进出场地要消毒;禁止外界人员进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棚舍要经常打扫,粪便及时清除,勤换垫草、棚舍和用具,定期消毒,病死鸡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在鸡只放养地四周拉上防护网,这样一来防止鸡只走失,二来防止猪狗进入,伤害鸡只;留意天气变化,在大风和暴雨天停止放牧;在高温季节,为防中暑,树荫少的要搭建遮阳棚,供足饮水;冬季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重,在注重棚舍保温的同时,注意通风,以防止氨气、一氧化碳中毒;实行全进全出制,鸡只进入前,棚舍和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

土鸡主要疫病咋防治

摘要:土鸡抗病力强,一些在良种鸡易于发生的疫病,土鸡却很少发生。影响土鸡健康的主要有3种病毒病、3种细菌病和3种寄生虫病。针对土鸡的易发病并结合当地疫情状况,相应做好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土鸡的存活率。 一、3种病毒病的防治

1、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粪便呈绿色,精神沉郁及神经症状,头部和面部肿大,产蛋停止等,敏感鸡群死亡率常高达90%~100%。预防措施:雏鸡7~10日龄用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

2、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症状为病鸡排白色或浅绿色稀粪,精神委顿,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蓬松,最后极度衰竭而死,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水中加2%的脱脂奶粉。

3、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病鸡身体各个部位可见结节,白喉型鸡痘可见口腔、食道

气管粘膜溃疡或黄白色病灶。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

二、3种细菌病的防治

1、鸡白痢:由沙门氏菌引起,病鸡表现为精神、食欲差,翅下垂,羽毛松乱,喜蹲伏,排黄白或绿色粪便。防治措施: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

2、禽霍乱: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鸡突然死亡,急性型病鸡羽毛松乱,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粘液,排黄、灰或绿色稀粪,体温升至43℃~44℃,昏迷,1~3天死亡,慢性型表现关节炎、跛行、呼吸困难等。防治措施:30日龄后用禽霍乱灭活苗肌肉注射,发病后用磺胺药,青、链霉素,红霉素治疗有效。

3、大肠杆菌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小鸡表现为厌食,羽毛松乱,不爱动,最后死亡,成年鸡鸡冠萎缩,颜面发白,有的下痢。局部感染呈局部临床症状,如关节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症状。预防用大肠杆菌油苗1月龄肌注,治疗用抗菌素(如卡那、新、氯、链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均有效。 三、3种寄生虫病的防治

包括绦虫病、蛔虫病和球虫病。

1、鸡感染绦虫和蛔虫后,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鸡冠苍白,贫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肠炎下痢等,鸡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5mg可驱除这两种寄生虫。

2、半个月至3个月龄的雏鸡最易感球虫病,常表现为贫血、消瘦、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驱除球虫的药物有氯苯胍、痢特灵、球净、三字球虫粉等。

土鸡夏季高瀑要防中暑

夏季高瀑要防鸡中暑

【病 因:鸡缺乏汗腺,主要靠张口急促呼吸、张开和下垂两翅进行散热,以调节体温。在炎热高温季节,如果湿度又大,加上饮水不足,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等极易发生此病。据测定,成年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0℃~25℃,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会引起鸡生理、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鸡就会出现中暑现象,轻则影响生长和产量,严重时可迅速导致中暑死亡。

【症 状:病鸡精神沉郁,两翅张开,食欲减退,张口喘气。呼吸急促,口渴,出现眩晕,不能站立,最后虚脱而死。病死鸡冠呈紫色,有的肛门凸出,口中带血。剖检可见心、肝、肺淤血,脑或颅腔内出血。 【发病特点:

1.蛋鸡中暑多发于超过32℃的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的鸡舍,中暑的严重程度随舍温的增加而加大,当舍温超过39℃时,可迅速导致蛋鸡中暑而造成大批死亡时,看上去体格壮、身体较肥胖的鸡往往最先死亡。

2.晚上7-9点是中暑鸡死亡的高峰时间,夏季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的舍温是持续升高的,特别是对高温敏感的鸡来说,下午5-6点其体温调节功能已经发挥到极限,此时体温已升至热休克的临界温度(45.3℃),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使鸡迅速脱离热环境,那么部分蛋鸡将于晚上7-9点休克死亡。防治中暑的主要措施:预防鸡中暑的关键措施是降温,同时要加强鸡的饲养管理。在生产中,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防 治

(一)调整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

由于高温鸡采食量减少15%到30%,而且饲料吸收率降低,所以必须对饲粮配方进行

调整。提高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和钙磷含量,饲粮中的必需氨基酸特别是含硫氨基酸不应低于0.58%。由于高温,鸡通过喘息散热呼出多量的二氧化碳,致使血液中碱的贮存量少,血液中的PH值下降,酸性增加,所以饲粮中应加入0.1%-0.5%的碳酸氢钠,以维持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度。高温季节粪中含水量多,应该及时清除粪便以保证舍内温度不高于60%。平时应保证鸡舍地面干燥。喂料时间应选择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早晨或者晚间进行,以避免采食过程中产热使鸡的散热负担加重。 (二)减少热量入舍,保证舍内凉爽

阳光照射是导致舍温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减少照射热的侵入,一是可以在鸡舍离鸡体2米的高处用2厘米左右的白色泡沫塑料做一层天花板,可将大量热空气隔在天花板上面,使舍内温度下降2℃左右;二是可以在鸡舍的屋面上覆盖一层10-15厘米厚的稻草或麦秸,洒上凉水,并保持长期湿润,可以阻止大量热量被吸入舍内。另外应搞好舍外的绿化,种树种草,这样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热量,降低空气温度。 (三)加强通风散热

这也是鸡舍内部降温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加大换气扇的功率,改横向通风为纵向通风,使流经鸡体的风速加大,及时带走鸡体产生的热量,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另外,在进风口处设置水帘,能显著降低舍内温度。也可以每天中午12点以后,可用高压喷雾器将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进行空间喷雾,可视舍内温度情况每隔2-4小时喷雾一次,一般可使舍内温度降低4℃-7℃,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蛋鸡中暑症状还可以提高产蛋率。 (四)增喂降温饲料,提高鸡的抗热水平

可将西瓜皮切碎,每日每只鸡50克左右,分3次喂给,中午单独喂,早晚拌入饲料中喂食,也可将黄豆、石膏粉按各100克、加水10千克的比例浸泡24小时,取浸液给鸡饮水。 (五)发现中暑鸡只,及时治疗

发现鸡只中暑立即将鸡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在鸡冠、翅翼部分扎针放血,同时给鸡加喂十滴水1-2滴,人丹4-5粒,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中暑鸡可以很快得到恢复。

土鸡的百科知识

鸡的传说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六畜日排完了,才轮到初七是人日。为什么有这么个排法呢?古时有本叫做《农家杂事》的通俗书上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

是按人类驯六畜的次序排,鸡最先驯养成家禽,狗次之,其他依此类推。另一种说法是按牲畜的大小排,小的排在前面,所以鸡排在第一,其他依次排后。还有一种说法是按六畜和人的远近排列,鸡、狗养在屋里,接近人,猪羊次之,牛马另有栏厩,离居室最远,所以排在后面。看来后一说似乎有些道理。为什么人反而排在六畜之后呢?这问题古书上没有提及,古人虽不曾发现进化论的道理,但作为能创造工具、有思想的高等动物的人类要比低一等的动物出现的较晚,是合乎生物进化的原理的。春节人们画鸡可能因为初一是鸡日。

晋朝人着的《玄中记》里讲到前面说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家就象征着天鸡。 相关风俗

春秋时代左丘明所着《国语?晋语四》记:“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十二姓反映了远古黄帝部落的十二个胞族。十二姓之中,惟独鸡是十二地支的成员。

古代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气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战国时代,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口技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各地关于鸡的风俗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春节时,男女青年一起踢“鸡”,一人将“鸡”踢起,众人都去争接,接到“鸡”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后“踢鸡”就成了谈情说爱的媒介。

农历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杀鸡吓鬼。传说是阎王爷放鬼,至来年清明节收鬼。民间以为鬼怕鸡血,鸡血避邪,故于十月一日杀鸡吓鬼,以使小鬼不敢出来。俗语称:“十月一日,杀小鸡儿。”

山东一些地区有“抱鸡”的婚俗。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出发,前往送亲。因鸡与“吉”谐音,抱鸡图的是吉利。另外,在古时有一种留“长命鸡”的习俗。临近娶新时,男方要准备大红公鸡一只,女方准备一只肥鸡,母鸡表示新娘为“吉人”。出嫁时,女方所备的公鸡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着,随花轿出发,并要在公鸡未鸣之前赶到男家。人们认为公鸡不睡觉,而母鸡不睡,寓以气势压倒公鸡。然后,男方将公鸡交给抱鸡人,将公鸡、母鸡一同拴在桌腿上,并不时打公鸡,直到公鸡有气无力,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征。之后,这两只鸡不得杀掉,故称长命鸡。而在浙江一带有流行“宰鸡”的婚姻风俗。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则在地上铺一块白布,让新郎在上面宰鸡,鸡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则滴几滴就罚几杯酒。杀鸡时,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经验的新郎则能应付自如,不让女方得逞。

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流行“鸡米礼”的风俗。鸡米礼分鸡米单礼和约米双礼两种。单礼为一只公鸡和一坛米酒;双礼为两面三刀只大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这是嫡亲或姻亲之间在出生、结婚、盖房时互送的礼品。

旧时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流行饮鸡血酒的交际风俗。在结拜兄弟时,为了表示亲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们宰一只雄鸡,在每碗酒里滴几滴鸡血,对天发誓,然后将血酒一饮而尽。 鸡的药用价值

鸡蛋:性味甘平,可镇心、安五脏、止惊安胎。醋煮食之,治赤白久痢、产后虚痢;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