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___

10、简要概括诗中人物形象。(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全诗共三章,都以“蒹葭”“白露”起兴,试分析其作用。(5分) 答: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17分)

12.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5分)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6分)

有一种默契叫做心照不宣; 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

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09年3月,《合肥晚报》举办了一次“逍遥杯”读书格言征集活动,请你以“书”为开头自拟一条格言参加应征。要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构成排比句式,说出书的特点和作用。(6分)

(四)(60分)

13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老树的影子是一堵墙/黑色的墙/小树的脖子/伸了又伸/也望不到春天/它站在墙下等待岁月/老树走了的时候小树也长成了墙/有更小的树/在墙下

请认真阅读上面的小诗,理解诗歌寓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本题的材料是一首小诗,读完材料后可知,诗中将树的影子比喻为“一堵墙”“黑色的墙”。所以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跟墙相关的内容。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因为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然而,世界上还有许多无形的墙,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隔开了心灵之间的交流。

有些人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化,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打倒、推翻“墙”的内容来写。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赞扬墙的角度来写,有时需要堵住腐败的墙、自私的墙,等等。其次,由老树和小树的关系我们可以想到父母,可以想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树的影子可以看作是父母的爱护,小树伸脖子可以比作子女希望独立,因此,我们可以围绕这一层意思来写。

再次,由诗中一句“它站在墙下等待岁月/老树走了的时候”,可以围绕岁月不能在等待中消耗这一层意思来写。可拟题目如“再也不能这样活”“墙倒下了便成了桥”“放飞孩子,放飞希望”等。

14

跨越心中的墙

有许多的事情,过去了才明白;有许多人,走散了才想起;有许多无奈,品味之后才知道是一种幸运;有许多得意,享用过后才明白是诱人的陷阱??(点评:排比句意味悠远,富含哲理,同时又渲染了气氛。)这一切皆是因为墙的存在。(点评:点题,开启下文。)

这样的墙无处不在,如雾如障,如丝如网。墙,就是生活中静静流淌的介质,隔断无数彼此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领域。墙,更代表一种精神的维度甚至限度,支撑起生活中那些微妙的边缘时光。他们是一个无法触摸的影子,让人们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走着脚下的那一条路。(点评:拓宽思路,进行论述。)

生活中的墙很多,希望是墙,恐惧是墙;瞻前顾后是墙,信心百倍是墙。 因为有墙,人们的生活才会有想象的余地,墙那边看不到的风景,永远是每个人心中最接近理想的彼岸。 因为有墙,人们的行程中才有储存永不枯竭的能量的地方,即使身陷墙外的汹涌波涛,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墙所在的方向,那里面有最执著的生活原动力。(点评: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墙”。)

在有的人眼里,墙变化莫测,他们恐惧,他们担忧。他们让周围的墙包围,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甚至陷入绝望的泥潭,永远找不到生命的出口;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墙却是一种很具体的东西,他们在这墙上描绘蓝图,然后按着这蓝图去跨越墙、跨越生活,尽管墙的那边仍然是墙,但他们不在乎这些,他们所要做的惟一的一件事情,就是跨越。(点评:联系实际,指出解决办法。)

有人说:因为活着所以我幸福。这是那些承认了墙的存在又跨越墙的人对生活的诠释,因为正视了墙而后又跨越了墙,所以他们是洒脱的。也有人说:生活让我好累好累。这是因为那些人过分看重了生活之墙,对墙显出无奈,他们在夸大墙的同时,墙也就真的变得很难跨越了。对于他们,其实不是生活让他们承受了艰难,而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身上加了过重的负担,把自己给压垮了。(点评:墙不是别人筑的,而是自己筑的。)

也许,有了墙,才有了思考,有了动力,有了让生命不断砥砺不断飞跃的理由。(点评:结尾令人深思,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15

点评:

要写得深刻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以“墙”暗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困境和艰难。曲折地表达了生活的真理:人要敢于逾越,敢于逾越困境,逾越自己。文章开篇指出了“墙”的存在,接着点明墙的象征意义,墙的多种多样,又指出对待墙的主张,最后点明,墙是自己筑的,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文章结构严谨且层次分明。

能够突破“墙”的表象,写人生之墙、生活之墙,使文章内容丰富深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高考写作越来越呼唤发展等级的今天,这样的文章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范文佳作。 【写作训练】

(2010·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